作業是佈置給孩子的 其實是留給家長的
後來我發現,不重過程只重結果的事挺普遍的。
這學期剛開學的時候,老師讓每個同學都交一份記錄假期生活的“小報”。第二天剛上班,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 媽媽,麻煩您把孩子假期裏的活動做成PPT,分成幾個系列,一個是參觀博物館系列,一個是春節民俗系列,一個是運動系列……”
PPT菜鳥的我吭哧吭哧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做出了3個PPT。老師怎麼也不問問我會不會?那些必須坐班的家長該怎麼辦?大家都上班時間幹這個?我一下午滿腦子都是疑問。
第二天女兒告訴我,我給她做的PPT連同另外兩個家長做的一起作為他們班優秀寒假作業交到了學校。
聽了這個消息我的腦袋“轟”的一下:我一直覺得教育的原則首先是教會孩子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我也一直覺得教育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但是,學校雖然已經改變了以前那種刻板的教育方式,但是功利的毛病沒有改,學校看重的還是分數,只是現在這個分數的表現形式不一樣了。更可怕的是,學校傳達給學生的是為了得到想要的結果,可以使用各種手段!
而我正是那個助了一臂之力的人!
慢慢地我發現,很多事情看似老師是佈置給孩子的,其實就是佈置給家長的。
一天,女兒興衝衝地抱回來一個大本,是《班級日記》。“這是我舉手爭來的,下周交。”女兒説。
原來,這個本要裝飾一下,老師讓同學自願認領。看到很多孩子舉手,女兒也舉手了,最終女兒“幸運”地得到了這個機會。
老師的要求是這樣的:這個本相當於班級的周記,每週會有同學把一週的大事記錄下來,女兒領回來的任務是給每週的周記配一幅圖,每四週也就是每個月還要單配一張有主題的圖。比如,10月可以是國慶主題,6月可以是兒童節主題。女兒要先把圖配好,其他同學才能記錄。我算了一下:一個學期大概有4個月,每個月有4周,也就是説要在這個本上畫20幅插圖。
“這任務你能完成嗎?”我問女兒。
“老師説可以家長幫忙。”女兒回答。
這哪是家長幫忙啊,完全就是留給家長的任務啊!
那個星期,對於我這個上了中學就沒再動畫筆的人來説是相當崩潰。每天下班之後的時間幾乎都用來畫插畫了。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