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 坦丁(左)和拉爾夫-喬菲興高采烈走出法庭。
美國政府在源於本輪金融危機的首起重大刑事訴訟中敗訴,兩名曾擔任貝爾斯登對衝基金經理的人被法庭判決未犯有證券欺詐罪。鋻於美國法律體系屬判例法,一些檢察官已把這一案例視作今後處理針對華爾街高級管理人員訴訟須遵循的先例。
欲加之罪竟然無辭
被告名為拉爾夫 喬菲和馬修 坦丁。紐約布魯克林區美國檢察官辦公室指控二者向投資者撒謊。他們對投資者説自己管理的對衝基金財務狀況良好,而私下裏卻擔心自己可能要翻船了。他們的基金于2007年抵押貸款危機風起雲湧時倒閉,當時還是信貸危機的前奏階段。那場危機在隨後不到一年時間內拖垮貝爾斯登,最終引爆信貸危機。
這兩人被判無罪對美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是一個重創,該機構正與美國其他幾個檢察官辦公室調查華爾街因這場信貸危機而可能發生的犯罪行為,調查對象包括雷曼兄弟公司和美國國際集團(AIG),以期對關聯金融危機的刑事犯罪提起指控。在10日宣判的這起案子中,問題最終歸結為:這兩人究竟是誤導了投資者,還是僅僅對壞消息作了正面解釋,而他們也不知道這些壞消息背後的不良事態最終會失去控制。
犯了大錯還能圓謊
檢方調查集中于這些機構高管的公開言論和內部電子郵件,以確認他們是否故意以樂觀言論誤導投資者。檢方出示的電子郵件內容顯示,喬菲和坦丁向投資者隱瞞究竟把多少個人資産投資于自己管理的基金,以及其他投資者打算贖回多少基金。在2007年4月發送給喬菲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坦丁寫道,“我們就是怎麼都賺不到錢,應考慮關閉基金。”時隔數日,他卻在一場會議上告訴投資者,他對基金錶現感到滿意。
被告律師認為,檢方對電子郵件內容斷章取義。因為這封郵件還寫道,二人與其關閉基金,不如採取激進投資方式賭上一把。一些法律專家認為,給被告定罪的困難在於,這場金融危機史無前例。所以即使金融高管的言論後來證實錯誤,他們也能自圓其説,説服陪審團認同,他們當時對自己發表的言論深信不疑。
更多高管無法指控
判決書宣讀後,被告家屬和律師互相擁抱,喜極而泣。陪審團還為喬菲洗脫內幕交易指控,為喬菲和坦丁洗脫共謀指控。陪審團成員主要來自藍領階層。“我很高興,”喬菲離開法庭時説。不過,喬菲和坦丁還面臨證券交易委員會提起的民事欺詐訴訟。由信貸風暴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根源就在於華爾街的肆意妄為,然而迄今為止,只有喬菲和坦丁這兩名華爾街高管面臨著與本輪金融危機有關的證券欺詐刑事指控,而且美國政府還輸了官司。對於其他本應負責任的高管,甚至到現在為止還找不到指控他們的罪名,這充分反映了要想讓華爾街人士為其所犯錯誤承擔刑事責任所面臨的困難。 新華社 楊宗
老字號貝爾斯登
貝爾斯登在華爾街上絕對算是“經歷過風雨”的老字號,在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中,這家公司都安然無恙。作為美國第5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除了普通投資銀行業務外,還在美國債券市場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直以“聰明的交易者”著稱。
由於美國房地産市場持續降溫,2007年初開始,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爆出危機,波及抵押擔保債券市場。貝爾斯登旗下兩隻曾經超過200億美元的基金最終不值一文,導致該公司被摩根大通低價收購。
當時,貝爾斯登被認為是“次貸危機”中的一例個案。半年後,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重蹈貝爾斯登覆轍。美國政府未能相救,華爾街爆發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