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1日電 就算美國國會兩院接下來數周都通過醫保法案,也改變不了美國醫療成本節節上升的趨勢。為了節省開支,許多美國僱主和保險公司很可能會鼓勵員工和病人到海外求醫。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出國就醫不單省錢,等候期也相對縮短。以心臟手術來説,在美國可能需要13萬美元,在新加坡只需1萬8500美元,印度更便宜,只需1萬美元。
《紐約時報》報道,去年出國求醫的美國人估計介於7萬5000到75萬人之間,有人稱之為看病旅遊或醫療旅遊;專家一致認為,這個行業將不斷增長。
受醫療成本節節攀升(年增長率約8%)、保費提高、勞工隊伍流動性高等因素驅使,德勒健康解決方案中心行政總監凱克裏預測,從明年開始,美國醫療旅遊業將每年增長35%,在2012年之前達到160萬人。
出國就醫不再局限于牙科護理或整容手術,而是擴展到心臟手術、代孕、膝蓋和髖骨更換等;病人也不再局限于沒有購買醫療保險的人士,有些受保者為了避免保費增高,或進行在國內找不到的手術而往外求醫。
海外業者也通過和知名美國醫療中心合作的方式,提高聲譽。不過,最大的推動力來自醫療旅遊業者,這包括海外醫療業者,以及負責為病人安排一切治療與旅遊行程的國內經紀人。
這些業者鼓勵保險公司和僱主把出國就醫的獎勵措施納入僱員福利配套,這可包括病人外加另一陪同者的機票、酒店和一切零星開銷等費用,有時還包括現金。
非盈利的“消費者監察”組織研究總監杜甘説:“這個行業勢必擴大,業者看准保險公司和僱主出擊。”
凱克裏説,大型企業會特別感興趣,因為所有版本的醫保法案都不準大型企業參與政府可能新成立的保險交易市場。這類市場旨在提高保險業透明度、方便公眾比較保單內容而作出選擇,另外,私立保險公司也可能被迫跟公共保險計劃競爭,促使保費降低,個人和小型企業將因此受益,大企業則只能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