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2月12日《華盛頓郵報》,原文作者不詳,現編譯如下,僅供參考。
據中國政府週三公佈的數據,1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下滑17.5%,進口減少43.1%。中國的貿易順差因此擴大至391.1億美元。出口大幅放緩、進口驟減,凸顯出全球放緩對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影響,曾經長期陷入熾熱狀態的中國經濟或許正在逐漸降溫。由此引發了人們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
很快就有經濟學家們站出來表示,由於今年中國的春節是在1月份,在考察1月份進出口數據時應該考慮到春節因素的影響。對春節假期因素進行適當調整後,1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6.8%,進口同比下滑26.4%。
瑞銀證券(UBS Securities)分析師汪濤(Tao Wang)表示:“扣除春節因素,中國經濟確實存在疲軟的因素。”
事實上,全球經濟減速已經對中國出口加工業構成了嚴重影響。在出口加工業集中的華南地區,過去幾個月內有眾多企業破産倒閉。中國官方估計,大約有2000萬農民工因此失去了工作。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對主要貿易夥伴國的出口都出現了大幅下降:對美國出口同比下降了10%,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了17%,對日本的出口同比下降了9%,對東盟的出口同比則下降了22%。
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王慶(Qing Wang)在不久前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鋻於許多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都是零配件或半成品,中國約有一半的進口是用於加工出口産品的原材料,也就是説進口起到了出口領先指標的作用。預料未來幾個月內中國對亞洲國家的出口會出現更大幅度下降。
不過,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稻葵對中國經濟依然樂觀。他説,等幾週之後國家統計局發佈2月份的數據情況或許會很多。他指出,中國進出口貿易額減少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原材料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如原油。雖然中國進口量在繼續增加,但是金額卻大幅減少(此消息來自《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