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世界報》2月10日報道】題:上海的冬天:寒冷刺骨(記者阿裏茨 帕拉發自上海)
安德烈婭住在中國的首都北京。我問她北京的冬天冷嗎?她説家裏並不冷,外邊比較冷。雖然北京與西班牙的托萊多處於同一緯度線上,但北京冬天的最低氣溫能讓人聯想起西伯利亞。在湖面上滑冰是北京人冬天的消遣之一。
我住在北京以南1500公里的上海。儘管我躲在燃油暖氣和電暖氣後面,但還是想在16平米的房間裏點一堆篝火取暖。
上海人在冬天沒有什麼娛樂消遣,因為家裏和室外一樣冷。有些時候,家裏甚至比外面還要冷,以至於許多人連睡覺時都要穿著大衣。
我並沒有誇張。中國北方和南方在冬季供暖上的差別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據上海本地人説,當年在劃分有無暖氣補貼的分界線時,毛澤東和他的顧問們決定以秦嶺淮河為界,將全國一分為二。
根據這一命令,北方地區可以享受到集中供暖,這些地方冬天室內溫暖如春。但位於長江口的上海不幸被劃在了分界線以南,必須承受沒有集中供暖的寒冬。
這條出於節省能源目的的計劃政令致使我們今天要忍受難熬的冬天。就在幾天前,上海的氣溫達到了零下6攝氏度。
雖然當天北京的最低氣溫達零下14攝氏度,但上海的潮濕與低溫結合在一起,使冰冷的感覺能透過各種禦寒的衣物,刺入肌骨,無論你身上穿了多少層衣服。這種令人難受的狀況一直要持續到3月份。
不管同期溫度怎樣變化,中國北方的供暖期始終是從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北方集中供暖耗能約佔全中國冬季能源消耗的10%。由於沒有室內溫度調節裝置,許多長時間無人使用的建築物浪費了大量熱能。有些建築物內甚至達到了桑拿浴的溫度,以至於人們不得不打開窗戶散熱。中國最近才在一些試點城市引入分戶計量供熱模式。
上海人已經形成了應付寒冬的生活習慣。在商店裏,售貨員們每人緊緊握著一個熱水瓶取暖,水涼了再倒進熱水,以保持溫熱。棉制的保暖內衣已成為居民們必備的過冬用品。
但由於人們在冬季大量使用燃油暖氣和電暖氣,冬季的上海並不比北方地區節省能源。一家電器店的售貨員告訴我,該店的電暖氣于去年12月就賣光了。
令人不解的是,作為即將舉辦世博會的現代化大都市,上海為何至今不改變這種狀況。喝薑湯暖身是遠遠不夠的,人們的健康要有效的冬季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