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報》2月3日文章,原題:推銷中國
中國總理對西方幾國進行巡迴訪問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如果是放在一年前,這次“信心之旅”不僅沒有必要,也與中國低調處理其崛起的願望相違背。即使是現在,也有很多人想知道中國領導人為什麼願意冒風險提出一個推銷其國家的新口號。畢竟中國以前的口號幾乎不能鼓舞人心,不管是“大躍進”還是“文化大革命”都恰恰導致了相反結果。確切地説,中國領導人的歐洲之行會鼓舞全球信心嗎?
布朗首相和溫家寶總理昨天都告訴了對方想聽到的話。布朗先生向到訪的中國總理保證説,儘管處於經濟低迷期,但英中兩國仍有很大空間來擴大貿易和投資,而且他決不允許倒退到“狹隘而短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溫先生説中國將參與到克服金融危機的全球協調行動中,將支援堅強有力的和富有成效的刺激計劃。
中國領導人對歐洲巡迴訪問的時機再恰當不過了。苦苦掙扎的西方各國政府正以焦慮的心情注視著中國下滑的經濟增長率。中國龐大的市場仍將對他們的出口産品開放嗎?北京會動用其鉅額外匯儲備的多少資金來推動全球經濟復蘇呢?
然而對於中國來説,這些問題甚至更為緊迫。西方經濟衰退已使2000多萬個就業機會流失,工廠的訂單減少。在德國、西班牙、布魯塞爾和達沃斯,中國領導人一直努力尋求來自各國政府的保證———將不會屈服於貿易保護主義。儘管中國去年年底推出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但並不能通過擴大消費就擺脫困境。中國的工業依賴於西方市場,北京需要知道西方的大門沒有關閉。
溫先生是中國利益的一位令人信服的代表。然而,單憑其嫺熟的個人外交還不足以向外國灌輸關於中國有能力抵擋風暴的信心,不能提升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中國領導人以一種與眾不同的坦率方式承認失業的農民工大軍可能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
中國領導人知道其國家的利益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與外部世界利益交織在一起,知道中國新近的繁榮具有脆弱性,也知道人們期望落空所帶來的危險。
中國總理已讓人們清楚地知道他出訪時,手提箱裏裝有亞當 斯密所著的《道德情操論》一書。儘管如此,這次歐洲之行首要優先任務顯然還是國家財富。(陳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