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1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挺進美國市場
這是本週末向公眾開放的北美國際汽車展應該展現出來的樣子:少一些華麗,多一些內容。今年的車展被迫變成了現在這個注重功能性的節儉局面,這主要是由經濟崩潰、信貸市場凍結、美國市場汽車銷量大幅下降引起的。對我來説,這裡還有很大的驚喜。
科博展覽館的地下室一層通常會留給那些不太有錢的參展公司,如二級或三級汽車産業供應商或者比亞迪、中國華晨等尚未進入美國市場的汽車公司。但今年,比亞迪和華晨開始在主樓層展示汽車産品。這主要是因為艱難的經濟前景使得三菱、尼桑、勞斯萊斯和法拉利等一些汽車製造商選擇缺席底特律車展。這並不是説這些公司無力將汽車放在底特律車展上展出,而是因為艱難的經濟條件迫使他們更加挑剔。
但對比亞迪和華晨而言,機會難得。這兩家中國公司利用了知名度更高的公司留給它們的首層展廳的優勢。它們都表示,當公司于2012年進入美國市場時,將以高端、高科技汽車製造商的面孔出現。比亞迪的展出是有益的,應該成為那些不願認真對待中國公司的汽車製造商和政府的警示。比亞迪和華晨是在虛張聲勢嗎?我不這麼認為。它們的參展令我回憶起了兩年前一名中國大學生在上海告訴我的話:“你們西方人擁有過時的汽車産業。我們將擁有新型汽車産業,一個由電池驅動的汽車産業。” (作者沃倫 布朗,伊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