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世界政策研究所網:中國絲綢之路留下的遺産 

時間:2009-01-15 14:59   來源:中國網

  【世界政策研究所網站1月11日文章】題:中國古老的絲綢之路留下的遺産(作者 加拿大前駐華大使切斯特朗寧之女奧德麗朗寧托平)

  黎明前的天空依然暗淡。我馬上就要踏上一條生死未卜之路。耳邊傳來同伴説話的聲音,他們騎坐的駱駝正從跪姿站立起來。未待我下達指示,我的駱駝也已經起身,我便隨著我的沙漠之舟在時空和黃沙間行進在傳説中的絲綢之路上了。

  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催生了新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古代文化遺産的興趣。與此同時,中國新的領導人也自信地鼓勵人民重新發掘過去的遺産。2008年8月的奧運會開幕式向世界顯示,東方睡獅已經大吼一聲猛然醒來,世界為之震動。是的,當中國對自己在全球舞臺上的崛起更為自信和肯定時,中國豐富悠久的歷史表明,它有權重新獲得被長期忘卻的權威和超級大國的地位。

  在實踐中,中國政府正在對文物保護主義者和科學家們為保護和開發長期以來被忽視的文化寶藏付出的努力提供經濟支援。這可能是中國送給其人民的最大禮物,其分量超越了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

  自1944年成立以來,敦煌研究院一直是敦煌莫高窟的保護者和管理者,該院正在與中國政府一道探索先進的文物保護技術。最近,他們推出了一項創新舉措,打算把石窟中的藝術品通過數字化保護起來。這項工程可以作為全球文化保護的楷模。在經過5年的規劃後,中國政府批准建立一座模倣附近沙丘形狀的藝術參觀中心,政府將為此提供70%的費用。

  上世紀20年代初,經過1000多年的埋沒後,敦煌莫高窒這個沙漠中的偉大博物館被外國考古學家重新發現,在1925年中國政府接管該地區前,他們拿走了無數珍貴文物。中國人雖然阻止了這種掠奪,但由於軍閥混戰造成的內部動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本佔領以及中國內戰等,莫高窟一直未對公眾開放,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來,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政府感受到了強大的民族自豪感,開始不遺餘力地對文化遺産進行保護,併發展旅遊業。莫高窟被開發出來,並得到了保護。

  在1984年,只有少量中國官員和外國客人,包括我的父親切斯特朗寧大使和家人,有幸看到了傳説中的石窟。我的父親于1894年出生在中國,父母是美國傳教士,後來,我父親曾當過教師和加拿大外交官,他作為周恩來總理的老朋友受到了邀請。90歲時,我父親帶著他的6個成年孩子一起完成了他最後的願望;陪同他一起到他孩提時代就耳熟能詳的舉世無雙的石窟參觀。回國後不久他就去世了。

  當我父親1984年參觀莫高窟時,一把椅子扛著他從一個石窟轉到另一個石窟,他就這樣坐在椅子上欣賞這些藝術品。但當他看到9層造型的大佛時,他不禁走下椅子,沿著“北大像”順時鐘方向轉了三圈,以求得到好運。這尊75英尺高的大佛雕刻在岩石上,雙足立在崖基上,無所不見的雙眼審視著時間的流逝。自那以後,這尊大佛便成了莫高窟的象徵。

  25年後,出於對莫高窟歷史的懷念,我與家人重返這裡。1000多年過去了,這些石密神奇地逃脫了自然和人力災難的摧殘—地震、滑坡、滲水、盜竊的士兵和掠奪者,都未能摧毀它們。如今,莫高窟已經成為人們朝聖的殿堂,藝術家、學者和遊客們熱切地來到這裡,渴望被文明所感染。

 

  進入新聞中心>>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