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多倫多星報:中國脫鉤論破滅,能比西方更快復蘇嗎

時間:2009-01-13 14:39   來源:中國網

  加拿大《多倫多星報》 2009年1月11號文章:西方打噴嚏 中國就變冷 (作者:大衛奧利弗/ David Olive)

  出口訂單減少使得未曾停步的經濟剎車,北京大開國庫減輕由此引起的大眾壓力。

  2008年11月17號,女士們路過北京一家安靜的商場。在經濟增長放緩形勢下,中國將投資5860億美元來製造就業機會。

  隨著股市和房市一路走低,汽車和零售業呈現下降趨勢,消費者信心也在減弱,毫不奇怪,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之後,政府寄希望於大量投資公共基礎設施讓經濟得以振興。

  這就是中國政府。

  直到最近人們還普遍認為中國經濟這條大船與世界隔離,在北美和歐洲掉進記憶中最慘痛的經濟衰退時,中國的消費者人數和出口經濟仍將保持增長,

  其實自去年開始的全球金融系統癱瘓後,北京的決策者悄無聲息的懲罰著美國和歐洲近年來寅吃卯糧的消費熱。他們認為中國經濟前景或許在2027年之前超過美國,這和紐約投資銀行高盛公司令人吃驚的預測相一致。

  然而截至去年11月,和印度並列為新興經濟市場的中國經濟狂歡卻讓路給蔓延的經濟不景氣。

  就在北京奧運會後幾個月裏,為展示中國自由市場的進程,在北京慶祝改革開放30週年前一個月,政府承認2008年11月GDP增長將是近10年來最糟糕的,相比2007年同月的11%,大幅下降為5.8%。

  中國一點都沒遠離此次全球衰退,經歷連續5年超過10%的增長後,中國正開始感受經濟危機正面衝擊。由於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北美和歐洲的客戶縮緊了口袋,7年來,中國的出口在11月份首次回落。

  消費者信心也隨著兩個房産過熱的華南和上海房地産泡沫破滅後衰退。汽車銷售和飛機上座率也急劇下降。中産階級投資者2008年在港股和滬市虧損分別達50%和67%,相比之下北美去年證券市場有40%下降。

  王志浩(Stephen Green)是英國渣打銀行上海分行的經濟學家,他最近在接受紐約時報時表示:“要樂觀應對很困難,增長的3架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都在放緩。”

  全球範圍的資本凍結使得在中國的外國投資也枯竭了,引發了擔憂中國最大的國有銀行或許會被令人驚訝的無力償還的貸款增長所危害,而國有大銀行為中國經濟奇跡提供了金融保障。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會由於全球經濟危機加深而掙扎,”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警告説。

  加拿大在中國近期經濟前景中有一定份額。去年9月加拿大對華出口增長21%。加拿大在2007年對華出口價值93億美元的貨物和服務,比前一年猛增20%。但加中貿易今年不會有什麼作為。加拿大出口主要集中在包括金屬和鉀鹽的商品,其價格在去年下半年劇減達40%之多。

  許多發達國家在2009年要面臨GDP負增長,如果他們能達到中國預期的5%到6%的增長率,他們會相當滿意。但進退兩難的是中國需要維持8%的增長率來消化掉進城的農民工勞動力。中國大學也將有超過100萬大學生畢業,目前貧弱的經濟無法為這些潛在的專業人士提供足夠工作。

  北京以5860億美元的所有刺激計劃來應對,開始投資基建項目,要比北美和歐洲國家更快復蘇,努力把下降的GDP增加到抑制失業率擴散所需的8%。

  該計劃由基礎設施投資和稅收減免組成,世界銀行認為這將對中國明年GDP貢獻3個百分點。政府還頒布了30點金融恢復意見,要求資金供應要增加到1.1萬億美元來促進經濟流動性,讓銀行為首次購房者提供貸款。這比美國截至目前採取的措施更有力,在美國,銀行把政府救助資金存起來而不是注入到經濟活動中。

  中國擁有2.5億中産階級,比美國總人口3.03億不相上下,預期比其他國家恢復得快。在去年突然而至的經濟低迷之前,中國消費水準每年增長為20%,是美國的10倍。

  之前,中國顯然沒被算進來。預測者在90年代對中國的銀行系統穩定性焦急不安,那時美國和歐洲的銀行對風險太習以為常了。對污染的打擊,長期的能源和水資源短缺,都被期望用來給予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沉重一擊。但中國戰勝了1997亞洲金融危機,而其遺留的GDP低增長和高失業率問題很快消失。

  中國領導人現在面對的挑戰是維持高增長率來適應數以億計的中國人民希望繁榮昌盛的預期。因此,胡錦濤主席以一種警告性的語氣來描述恢復計劃的緊迫性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發展是我們的頭等大事,穩定是我們的首要任務,”胡在最近一次會議上講到。“如果沒有穩定,任何事都無法做成,我們所取得的成就也將丟掉。”

  中國30年前開始擁抱自由經濟的實踐帶來了資本主義節奏的興旺和蕭條,這是世界最大國家從70年代實施政策轉型,改革開放所沒有預計到的後果。

  就像外交專欄作者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最近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所説,“如果社會主義中國沒有因為前蘇聯的解體受波及,而由於2009年資本主義危機而出事,那將是個歷史性的諷刺。”

 

  進入新聞中心>>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