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邦交正常化初心,共創新時代中日關係
中國社科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楊伯江、盧昊
9月29日,習近平主席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互致了賀電。50年前,中日簽署聯合聲明,實現兩國邦交正常化,由此開啟了中日關係史乃至國際關係史的嶄新篇章。50年後的今天,面對著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日關係亦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如何穩定發展中日關係,任重道遠。從歷史視野與戰略思維出發,中日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高擎和平友好旗幟,開拓務實合作新局,共同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
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習近平主席始終強調,中日應本著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精神,重溫初心,相向而行。50年前,中日老一輩領導人以非凡的戰略視野與政治勇氣,攜手推動實現兩國邦交正常化,這是看清了時代發展潮流而作出的正確決策。毛澤東主席與周恩來總理一再強調,中日關係正常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田中角榮首相在飛往北京的飛機上對隨行記者説,與中國建交是“時代潮流”。在美蘇冷戰的冰冷鐵幕下,中日邦交正常化為當時的國際戰略格局注入一股暖流,符合了已露端倪的全球化、多極化發展趨勢,順應了各國人民要和平、求發展的呼聲。中日邦交正常化為兩國乃至地區帶來了和平發展的50年,合作共贏的50年,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最大的歷史貢獻,也是兩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而收穫的豐碩成果。
當今,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國際局勢劇烈震蕩,風險挑戰空前增多,但和平與發展仍是不可動搖的時代潮流和人心所向,這是邦交正常化50年之際的中日關係應知的“天命”,兩國共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維護多邊主義、應對全球和地區挑戰正是下一個50年裏構建“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應有之義。在國際權力結構“東升西降”的背景下,美國及其西方盟友主導的戰後國際秩序正處於重塑階段,新興發展中國家呼籲構建更加包容、更加公平的新型國際秩序。中國一貫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團結廣大發展中國家,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同時決不謀求霸權,堅決反對各種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秉持冷戰對抗思維、悖逆和平發展潮流,策動全面戰略競爭,企圖遏制中國的和平崛起。日本如果也追隨西方遏華步伐,顯然無益於中日關係的穩定發展,也將損害兩國乃至周邊國家的安全與福祉。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處。維護中日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習近平外交思想要求我們準確把握時代潮流、歷史趨勢乃至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習近平主席在致岸田首相的賀電中強調,願同岸田文雄首相一道,引領雙方以邦交正常化50週年為契機,順應潮流大勢,共同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契合新時代要求”幾個字分量重,內涵深,而順應歷史潮流、世界大勢,給中日關係“定好位”是重要前提。
高擎和平友好旗幟。習近平主席去年10月與岸田首相通話時強調,中日是近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50年前的邦交正常化反映了兩國人民打破意識形態分歧和陣營對立隔絕,實現和平友好、合作雙贏的強烈願望,開啟了中日兩國友好共處的新時代。1984年,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時表示,要把中日關係放在長遠的角度來考慮,來發展。“第一步放到二十一世紀,還要發展到二十二世紀、二十三世紀,要永遠友好下去”。中日和平友好,既是50年來兩國關係發展留下的珍貴財富,也是當今時代條件下符合兩國利益的必然選擇。中日互為重要鄰邦,應當摒棄對抗思維,踐行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相互支援對方和平發展等重要共識,讓兩國關係建立在更具道義、善意、情誼的基礎上。
堅持中日和平友好,要發揚求同存異精神。這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初心所在。中日在政治制度、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上存在差異,但這並未阻礙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並在此後的50年間讓友好、合作之花開出了纍纍碩果。近一個時期,日本國內“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面對中國崛起的焦慮、懷疑和抵觸心理上升,一些抹黑中國、對華示強的言論被人為放大,民眾對華認知被扭曲,中日民意輿情存在一定對立。中日關係要發展,就要摒棄非贏即輸的競爭思維,超脫意識形態的刻板偏見,努力擺脫“安全困境”,彌補“互信赤字”,塑造客觀理性、積極友善的相互認知,使和平友好、互利合作始終成為兩國關係的主基調。
堅持中日和平友好,要做到重信守諾。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一個體現東方智慧、蘊含相互理解信任的綜合性政治解決過程,因此,更需要雙方恪守承諾、以誠相待,嚴格遵循並踐行以往達成的重要共識。否則,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就會被嚴重侵蝕、動搖,相互信賴及和平友好也就無從談起。習近平主席強調,中日雙方要言必信、行必果,要認真汲取兩國關係正反兩方面經驗,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各項原則。當前,中日關係處於新一輪矛盾高發期,新老問題交織凸顯。岸田首相上臺以來,兩國各層級保持著接觸交往。今年兩國學術界圍繞50週年密切交流。應該説雙方對話溝通的渠道是暢通的。我們期待雙方圍繞推動中日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開展相向而行的建設性對話。雙方更要切實做到重信守諾,增強風險意識,妥善處理敏感因素,不能一邊空喊對話口號,一邊破壞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業的根基。如果任由一些蓄意破壞中日關係的人綁架中日關係,將雙方建設性管控分歧的努力片面解讀為“讓步”,中日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將無從談起。希望兩國政府和民間各界共同努力,真正讓中日和平友好釋放出新的時代光彩,照亮兩國關係未來之路。
開拓務實合作新局。習近平主席在致岸田首相的賀電中指出,50年來,在兩國政府和兩國人民共同努力下,雙方先後達成四個政治文件和一系列重要共識,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重要福祉。50年來,中日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充分顯示了“互惠互利”的重大現實意義。中日雙邊貿易額從約10億美元增長到目前的超過3700億美元,日本在華直接投資累計超過1200億美元,在華日企超過3萬家,即使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其中70%以上都是盈利的。中日務實合作帶來的巨大經濟社會效益難以估量,以所謂“經濟安全”或意識形態理由為中日合作製造障礙,既不符合經濟規律,也有悖兩國切身利益,更不利於地區和平發展。
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要進一步密切而不是割裂兩國間密切的利益紐帶,為兩國關係的發展培育持久的、不受外界干擾的內生性動力。事實證明,新冠疫情下,中日間的利益紐帶不僅沒有削弱,反而更顯強韌。新形勢下,中日有必要也有條件將彼此發展需求、發展戰略結合起來,尋找新的務實合作增長點。當前,中國積極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擴大對外開放,融入世界發展,日方也在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提出兼顧增長與分配的新經濟理念。習近平主席去年與岸田首相通話時指出,雙方應該加強治國理政交流和經濟政策協調,共同維護公平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環境,實現更高水準的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更好造福兩國人民。
過去的50年,中日關係的巨大發展,離不開兩國各界幾代友好人士推動中日友好、互利合作的長期努力。著眼下一個50年,中日需要拓展合作新局,促進合作提質升級。雙方應緊扣各自以及區域整體的發展需求,以治理為導向,互惠為準則,不斷摸索、推進、創新各種形式的務實合作,為中日關係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這不僅是中日兩國之幸,也將是世界之幸。50年前,中日兩國為打破冷戰東西對立、反對軍事霸權、促進國際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值此國際秩序變革期,中日兩國更有必要、也有能力克服分歧、加強互信、超越雙邊、放眼全球,繼續為推動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