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防疫疏忽付出代價 新冠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延長90天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
當地時間13日,美國衛生部宣佈,政府決定將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再延長90天,估計要到2023年1月中旬才會解除。事實上,早在今年9月,美國總統拜登曾宣佈,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已經結束,遭到公共衛生專家抨擊。美國CNBC網站評論稱,美國衛生部新的行動表明,拜登政府仍將新冠肺炎疫情視為一場危機。事實上,擔心疫情的遠不止是美國,上月28日,英國政府部門警告稱,今年冬天可能因為流感病毒增加、還有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流行,而給英國國民保健署 (NHS) 帶來更大壓力。
持續近三年的疫情給各國經濟都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1日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像是一場衰退,認為“最糟糕時刻還沒到”。美英等國眼下調整對疫情的態度,顯然是基於此前消極抗疫做法帶來的代價。
美國的代價
10月14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何偉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截至10月13日,美國累計確診達9878萬,佔總人口30%,死亡109萬。據有關匡算,其中74%屬於勞動適齡人口,即勞動力直接減少大約80萬。由於疫情影響,一些人不再找工作,美國直到最近幾個月勞動參與率只有62.4%,比疫情前少一個百分點,即150萬人沒有進入勞動力市場。合計勞動力減少200多萬,這是生産力的一個重大損失。
自拜登上臺以來,首先通過了1.9萬億美元的經濟救助計劃,包括直接給每一位美國人發1400美元補貼。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余翔對《環球時報》記者説,補貼使很多人不再申報失業,自願退出就業市場,但是當他們重返就業市場時,卻發現找工作的難度,因為疫情後,很多企業都提升數字化應用,導致美國中低端勞動力就業乏力,精英階層漲薪情況明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顯示,通貨膨脹率飆升至幾十年來的高點,促使貨幣政策迅速收緊,家庭預算受到擠壓,而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財政支援正在減弱。許多低收入國家正面臨嚴重財政困難。
對美國的疫情防控,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曾發文評論稱,美國在應對疫情過程中,幾乎每一步都是失敗的。美國《大西洋》月刊甚至哀嘆:“美國人每天早上醒來後都會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失敗國家。”
不確定性持續
美國白宮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協調員阿希什 賈哈在10月11日的白宮新聞發佈會上坦言難以預測變異毒株的情況,病毒的持續令他們感到驚訝,並且還在不斷進化,“我們之所以跟蹤它們,是因為它們具有更強的免疫力侵害性,我們的許多治療對它們又是無效的。”他表示,如果沒有來自國會的充足資金,就無法對高度傳染性和致命性的病毒進行全國性應對。余翔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持續不斷的疫情給經濟帶來不確定性,“人們不知道未來是否有更厲害的變異毒株出現,所以不敢花錢,大家會想,萬一政府不再補貼了怎麼辦”。
除對變異毒株不可預測性的擔憂,“新冠長期症狀”也會給經濟造成損失。美國記者黛博拉 韋內齊亞爾在患病後經常感到疲勞,長臥在床,無法劇烈運動。黛博拉的遭遇被刊登在英國《衛報》上。《衛報》稱,很難估計“新冠長期症狀”在全球造成的損失。但據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稱,僅在美國,這種情況就會給經濟造成約2.6萬億美元的損失,約為美國全年GDP的10%。布魯金斯學會分析顯示,“新冠長期症狀”導致美國勞動力短缺。據估計這種病會使每名患者每年花費約9000美元。
“猛藥”失靈
韓國從去年11月開始採取“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措施後,已經歷多波大流行。但是,儘管韓國政府放鬆防疫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活躍服務業,進一步促進內需市場,但現在看來,這劑猛藥基本失效。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9月發佈的調查顯示,受物價和利率上調影響,近六成韓國民眾將減少下半年消費支出,預計平均減少3.6%左右。
日本對防疫政策的放鬆導致勞動力市場受到的衝擊較大。日本NHK網站報道,日本總務省的調查顯示,2021年日本每月平均的“完全失業者”較2020年每月同期增加2萬人。“完全失業者”是指有工作訴求但是沒找到工作的勞動者。在“完全失業者”中,還有66萬人屬於“長期失業者”,即失去工作超過1年以上的勞動者。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長期化,企業招聘人數銳減,失業長期化成為新趨勢。
世界報業辛迪載入文稱,中國始終堅持嚴格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雖然減緩了經濟增長,但是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後發現,中國的政策在經濟上比許多人想像得更為穩健。
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拉吉夫 比斯瓦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已導致全球製造業供應鏈嚴重中斷,許多行業面臨價格通脹壓力,受高通脹和美聯儲大幅收緊貨幣政策影響,美國經濟正在放緩,預計2023年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2023年GDP將收縮0.5%,“亞太地區的前景是,在中國GDP增長改善的幫助下,2023年的GDP增長速度相對有彈性。2023年中國將加強內需,預計有助於抵消美國和歐盟雙重衰退對地區的負面影響”。
【環球時報駐日本、美國、韓國、德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張小芳 張思思 張靜 昭東 辛斌 環球時報記者 高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