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持續探索資源迴圈利用(國際視點)
“採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産模式”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目標之一。當前,“無廢”理念和實踐日益流行。通過將原料及其副産物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固體廢棄物,實現資源迴圈利用,將有助於推動形成更加綠色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義大利——
“無廢城市”建設效果顯著
在義大利中部小城卡潘諾裏的“無廢”研究中心,有一個專門陳列各類廢棄物的房間。中心主任羅薩諾 埃爾科裏尼會向訪客介紹這些廢棄物中哪些完全無法回收,哪些由於包裝設計問題而難以回收等情況。他還不時引導大家一起尋找環保解決方案。
卡潘諾裏與“無廢”的故事緣起于1996年。當地政府原準備興建垃圾焚燒廠,在各方共同呼籲和推動下,最終放棄建設計劃,轉向實施一種新的替代方案——努力減少垃圾産生。2007年,該市成為第一個簽署“無廢戰略”的歐洲城市。
經過試點,卡潘諾裏于2010年開始推廣挨家挨戶到府收垃圾的政策,按照每戶家庭扔垃圾的頻率和數量進行收費。對於廚余垃圾等有機廢棄物,除了收集至堆肥廠處理,政府還鼓勵有條件的居民在家堆肥並免費提供設備。對於亂扔垃圾和不分類的行為要進行處罰,罰金最高可達500歐元。
“無廢城市”建設取得可喜的效果。10年時間裏,卡潘諾裏居民每人平均垃圾生産量下降了40%,城市廢棄物回收率達88.13%,遠高於歐盟和義大利平均水準。羅馬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99%的卡潘諾裏市民參與垃圾分類,對垃圾處理的滿意度也高達94%。這一戰略從經濟上看也是可持續的。由於垃圾填埋費用大大減少,並且可以向回收企業出售垃圾,市政府在垃圾分類工作上不僅不用追加投資,還經常實現盈餘,同時為當地的環衛公司創造了就業崗位。
卡潘諾裏的實踐也激勵著其他城市行動起來。現在義大利有320多個城鎮加入了“無廢城市”行列,覆蓋720萬人口。埃爾科裏尼也得以向更多義大利人宣講自己的理念:“零廢棄物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你朝這個目標不斷努力,它就一定能實現。”
英國——
“無廢商店”日益受到青睞
帶著自家的容器去商店,稱一袋米,打一瓶油,這種懷舊卻環保的購物方式日益受到部分英國民眾的青睞。
2017年秋天,倫敦第一家名為“散裝市場”的“無廢商店”正式開業,其新潮的購物理念引發不少關注。這家店舖門臉不大,售賣的商品如大米、義大利面、蔬菜、橄欖油等,均是散裝出售。顧客需自行準備容器,或者購買店內提供的可迴圈布袋、可降解紙袋。商店創始人英格麗德 卡爾迪羅尼表示:“去除包裝,只購買食物本身,意味著可以創造一個更清潔的地球。”
“無廢理念將會影響更多人的生活方式。”有報道稱,不少人在接觸了“無廢商店”後,購物消費習慣開始改變。顧客雨果 圖森表示,這種購物方式在減少包裝的同時,還可以按需購買,有利於減少浪費。
幾年來,已有100多家類似商店出現在倫敦、巴斯、布萊頓等城市。韋特羅斯超市在2019年首次推出“無包裝産品”,鼓勵顧客攜帶容器購買咖啡、葡萄酒、麥片、洗衣粉等數十種散裝商品。媒體報道稱,2020年韋特羅斯超市的塑膠使用量比2017年減少了6.1%。還有一些超市推出“無廢貨櫃”,進行散裝售賣或回收包裝盒。
據介紹,“散裝市場”中的大部分産品來自商店附近50公里以內的供應商,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運輸環節可能帶來的包裝浪費。對於網上訂購的商品,“散裝市場”在送貨時也保證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的包裝材料。
“無廢商店”的形式還在不斷拓展。一些環保人士開始嘗試經營“無廢服裝”,減少或不産生生産過程中的紡織品廢料。諾丁漢的一家“無廢商店”是可以提供維修服務的咖啡館,提倡東西壞了之後選擇維修而不是直接扔掉。還有一些環保人士將商店作為“課堂”,分享無廢理念和做法。
德國——
“再生建築”提高能源效率
在德國西南部城市皮爾馬森斯,有一座“再生”涼亭。這座完工於2021年初的涼亭位於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內,幾乎全部由廢舊建築材料建成。皮爾馬森斯市市長邁克爾 馬斯認為,這座涼亭項目意義重大,“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與氣候環境保護及對後代負責理念的協調融合”。
建築原料生産是一個高度能源密集型行業,建築材料的重復使用有助於顯著提高能源效率。德國對建築垃圾的迴圈利用始於上世紀40年代。當時,由於市政建設缺少建築材料,很多廢舊建材就被再次利用或迴圈使用,廢舊磚瓦塊被處理為骨料,用於生産路基、鋪路的石塊或建築混凝土。90年代,德國就有了超過400座建築垃圾回收設施。據統計,2018年德國再生骨料佔該國建築業所需全部骨料的12.5%,礦物建築廢料回收率為90%,遠高於歐盟《廢棄物框架指令》所要求的70%。建築垃圾的迴圈利用對礫石、沙土和天然石材的保護起到很大作用。
為提高建築垃圾的回收率,德國很多科研院所也積極參與到這一領域當中。2016年,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啟動了一項名為“MAVO BAUcycle”的項目,對拆除後的廢舊建築材料進行分類加工,生産出再生建築材料供新的建設項目使用。2019年,慕尼黑應用技術大學設立了材料與建築研究所,研究開發再生混凝土配方,目標是讓廢舊混凝土瓦礫回收率能達到100%。
德國還積極拓展建築垃圾回收利用的國際合作。皮爾馬森斯市建造的涼亭就是國際合作項目SeRaMCo框架下的一項成果。這一項目由歐盟發起,主要參與國是德國、法國、比利時等,致力於用廢舊建築材料中較為優質的部分替代初級原材料,用於生産再生水泥和混凝土産品,並希望能在建築行業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今年7月,柏林還將舉辦“建築和拆除廢料管理及回收國際會議”,邀請建築行業從業者、相關社會組織、學術機構等共同就建築垃圾處理和利用議題進行探討。
(本報羅馬、倫敦、柏林、北京6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