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軍生對清掃車水箱和噴水頭間的水管進行了改造
梁軍生將清掃盤從一次性的木頭盤改造成可永久使用的尼龍盤
網路媒體走轉改報道組 成功 陶葉
西單,北京著名的商業街區,人流量巨大,尤其到了週末,擠滿了購物休閒的人們,常常水泄不通。人多帶來的是巨大的商機,同時也帶來了海量的垃圾。而整個西單並沒有因為人流量大而成為垃圾場,這全都得益於全體環衛工人的勞作。為了提高效率,西城區環衛中心下屬單位西傑物業中心很早就引進了道路清掃車等設備。
西城區環衛中心西傑物業機掃班班長梁軍生從一名普通的外來務工者成為單位的骨幹。他融入了大城市的生活,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為這座城市增添色彩。2012年7月17日,記者走近西城區環衛中心西傑物業機掃班,跟隨班長梁軍生實地體驗了機器道路作業,感受了新一代環衛人的工作生活。
2000年,24歲的梁軍生懷著夢想來到北京,進入西城區環衛中心下屬單位西傑物業中心。剛來的時候,幹清掃街道的活兒,每天背著垃圾筐到街頭作業。那時候,清潔道路全靠人工,每天干下來渾身疲憊,倒上床就能睡著。
第二年,小一半的同鄉都離開了,單位為了提高效率首次引進了兩台德國掃路機。梁軍生對這些機器産生了興趣,每天下班後便加班學習操作機器。
梁軍生考取了駕駛證,這樣便能駕駛大型的清掃車輛了。駕駛掃路機和人工上路作業完全不同,機器清掃效率更高,而且安全性和舒適度都有了大大的提高。
隨後幾年,單位又引進了多臺掃路清潔作業車輛。隨著設備逐漸增多,車輛損壞的情況也日漸增多。以往遇到損壞的情況,都需要請廠家來維修,耗時花費大,梁軍生覺得總是這樣也不是辦法,於是便利用業餘時間和每次維修的機會,學習這些設備的構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開始嘗試解決一些常見的問題。
2005年,梁軍生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成為西城區環衛中心第一名入黨的外來務工人員。這一年,他還與女友完成了婚禮,組建了家庭。令梁軍生意外的是,單位領導親自趕到他的老家,為二人主持了婚禮。這份特別的結婚禮物,讓梁軍生分外感動。
回到北京,梁軍生開始更加用心的工作,積極研究清掃車輛的保養和維修。隨著遇到的問題增多,梁軍生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不少同事遇到問題也都找他幫忙。漸漸的,維修清掃車輛成了梁軍生的額外工作。
為了省錢,他和妻子在南三環豐益橋附近每月花150元租了一間房。每次接到維修求助的電話,他都得騎車近1小時趕到單位。為了更好更快的解決車輛的問題,梁軍生説服妻子搬到了西單附近的衚同,租金雖然提高了,但離單位只要10分鐘路程。單位領導知道了這一情況,將一間宿舍提供給梁軍生夫婦居住。
2008年北京奧運會,西單地區的保潔壓力增大不少,西城區環衛中心引進了不少道路清掃車輛分配給西傑物業中心。車輛增多以後,梁軍生一個人維修起來就有了困難,於是中心組建了維修組,交給梁軍生負責。
梁軍生確實未讓單位失望,在日常的維修外,還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先後拿到了高壓電工、家庭電工等資格證書。並按照實際工作情況對車輛設備進行了改造。比如將車輛上的清掃盤從一次性的木頭盤改造成可永久使用的尼龍盤,一個盤就可以節約300多元錢,每輛車每週都需要更換一次,這樣一年一台車至少就為單位節約了15000元。
這樣的改造還很多,談到這些,梁軍生總是淡淡的説:“很多都是小改造,不算什麼的,為單位省錢我就很開心。有時候遇到不會的問題,我也會和工友們討論,他們也給我很多幫助。有時候遇到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躺下床有了靈感,我又爬起來去解決,解決完覺得特有成就感。”
梁軍生和3名同事每週大約要維修40台車次,差不多每台維修車輛梁軍生都要親自檢查完畢後才交會給作業組使用。這些年,梁軍生自己差不多維修了7000至8000台車次。
梁軍生今年36歲。他告訴記者,自己很滿足現在的狀態,的工作也得到了家人的認可,現在很自然的就能告訴大家自己是在北京是掃馬路的,是新北京人。他希望自己有機會能學習更多的知識,提高維修機器的水準。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