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圖書館“不拒乞丐”反讓人感到有尊嚴

時間:2011-01-20 15:0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從2003年起,杭州市圖書館就開始實行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圖書館對這些特殊讀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乾淨再閱讀。這一舉措推行以來,一直引起一些讀者的不滿。(1月19日《青年時報》)

  這是冬日裏令人心暖的一則新聞。但這原本又不應該成為新聞。誠如杭圖辦公室主任劉麗東説,“這也算新聞嗎?我們一直覺得,這是公共圖書館本來就應該承擔的責任。”

  這些年,中國各地圖書館建設取得很大發展。在許多城市,圖書館已經成為城市的標誌性建設。但現在很多圖書館就像是“空殼”,要麼書少,要麼人稀。種種事實都表明,中國圖書館建設數量和品質都上去了,但圖書館事業卻沒有取得應有的發展。

  一説到圖書館,人們總喜歡引用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那句話——“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天堂是一個無限溫暖與光明的想像,在那裏,沒有身份貴賤之分。在發達國家,作為社會公共部門的圖書館,也多是免費向公眾開放的。杭州圖書館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當然就是圖書館應有的姿態,應該踐行的公益責任。

  這是一個價值多元的年代,不論是哪一種公共空間,都必須以足夠的開放,來滿足公眾對多元文化的需求。對於圖書館這樣的公共空間,如果門檻設置過高,就意味著公共文化空間更加逼仄。乞討和拾荒更應該被視為一種職業選擇,而不是身份。如果把乞丐和拾荒者拒于圖書館大門之外,其實就是以典型的身份歧視來剝奪他們在公共空間應有的權利。

  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並不簡單取決於圖書館的硬體。專業與服務的水準,開放與文明的程度,這些軟體建設更決定著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品質。遺憾的是,在中國,很多公立圖書館的衙門作風,已經成為深受詬病的老問題。公立圖書館是靠納稅的錢來支撐的,而現實中,一些圖書館竟然成為豢養吃財政飯的閒人休養場所。圖書館如果對自身的公益屬性都認識不夠,不知道這樣的公共空間必須以足夠的開放來面對讀者,其實就是嚴重的失職。

  杭州市圖書館不拒乞丐引起一些讀者不滿,從中不難看出一些“精英自負”的價值偏失。而改變社會的身份歧視,傳遞公平、正義、民主之類的價值訴求,恰恰也都離不開圖書館這樣的公空文化空間來進行傳遞。這實際上也就更應該賦予現代圖書館以更多的社會責任。杭州市圖書館“不拒乞丐”的做法,應該喚醒我們對現代圖書館核心理念應有的敬意,催發公共管理部門來進一步還原其公益屬性,讓圖書館真正成為光明而溫暖的現實天堂。(單士兵 媒體工作者)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