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蒙牛、伊利,誰配被稱做“老大”

時間:2010-10-23 10:20   來源:人民網

  幾乎是一夜之間,隨著蒙牛“誹謗門”事件的進展,蒙牛、伊利這兩家乳製品行業巨頭間恩怨情仇、明爭暗鬥的故事充斥各大網路,向世人直播了一場現實版的“相煎何急”鬧劇。

  有人説,“誹謗門”事件裏沒有贏家。事實是,有“三聚氰胺”、“激素門”等諸多醜劇在前,人們對中國乳製品行業已産生質疑,這場惡性競爭事件,會不會將人們對中國乳製品行業殘存的最後一點幻想熄滅?

  一直以來,蒙牛和伊利都在謀求中國市場“老大”的位置。“老大”的位置該是怎樣煉成的?僅僅是紙面上的收入增加、利潤增長嗎?

  雖然,近兩年乳製品行業復蘇強勁,蒙牛、伊利主營業務收入都達到140多億元,銷售和利潤增長迅速,但是,市場卻是屢爆漏洞。且不説奶源搶奪戰的持續與白熱化,時不時曝光的品質問題頻繁觸動著消費者的神經。

  只要財力允許,一些人寧願選擇進口産品。今年,進口奶粉量的大幅增長就是明證。有報道説,今年1—7月,廣東省進口乳製品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9%;進口均價為每噸3112.2美元,增長52.2%。目前,美讚臣、雀巢、惠氏、多美滋等洋品牌已佔據了國內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80%以上的份額。

  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無論是誰,説自己是乳製品行業的領袖,都不過是坐井觀天,妄自稱大。不在如何提升産品品質,提高品牌價值上努力,只幻想用“黑社會”的手段打壓對手,這樣的“老大”,也不過是自欺欺人的浮名而已。

  什麼樣的企業稱得上是行業領袖?除了市場份額,還有商業品質;除了關心自己的利潤,還要關注整個行業的未來,在行業規範、平等競爭等方面,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是“老大”就得有責任意識,就要自覺扛起推進整個産業成長的擔子,在這方面,無論蒙牛或是伊利,都不配被稱做“老大”。

  上海世博會有個民企館,民企館的主題是“創業者讓生活更美好”,進入民企館的企業基本都是所在行業的翹楚,這些企業以及民企館組委會,會同“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聯合主辦了“我的創業夢想”活動,選出16個最具潛力的創業夢想作為“創業種子”,為這些創業青年提供“一對一”的導師輔導以及“無利息、無抵押、免擔保”的資金及諮詢支援。把小種子澆灌成大樹,也許,他們將來會成為競爭對手,但是,它們也支撐著行業的未來。行業“老大”應該是有這樣的智慧和胸襟。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這句話據説被蒙牛創始人牛根生奉為座右銘,如果伊利和蒙牛以及他們的同道者們能真正理解這句話背後的含義,乳製品行業的惡性競爭就不會這樣迴圈往復,週而复始。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