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3月16日電(記者 周潤健)3月17日是農曆二月初二,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説。為什麼二月初二便“龍抬頭”呢?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據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這種民俗與節令有關。二月初一前後為“驚蟄”。青蛙、蛇、蚯蚓等許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到了轉年農曆二月前後,天氣回暖,一些昆蟲陸續結束冬眠狀態,開始出來活動,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陽或震耳的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個節令名曰“驚蟄”。
王來華表示,傳説中的龍是我們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礎上想像出來的,因而民間又將蛇叫“小龍”。二月二前後,蛇、蚯蚓等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民間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風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則是龍欲升天開始活動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龍抬頭”。
那麼,為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民俗專家解釋説,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民俗專家表示,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裏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