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記者從省文化廳獲悉,在今年7月的世博會江西週期間,江西有許多民間歌舞、原生態表演將一一亮相。日前,記者提前探營,揭開了部分備選精彩節目的面紗。
盾牌舞表演(資料圖)
三節龍表演(資料圖)
表演大多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記者在省文化廳製作的表演方案中發現,此次世博會,我省的表演主要分為展演、展示、踩街三個部分,共有十余個表演項目,而且以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為主。其中有廣為人知的弋陽腔、南豐儺舞、興國山歌、吉安鯉魚燈等,也有知者甚少的畬族馬燈舞、三節龍、盾牌舞等。
這些表演項目,有不少在國內的表演大賽中獲過獎。例如,進賢縣的潑蛇燈,曾獲得過2008年首屆全國農民文藝會演“金穗獎”,而吉安的鯉魚燈也曾在文化部主辦的“首屆中國農民文藝會演”中獲獎。
“傳統的就是世界的”。省文化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表演展示了江西最為傳統的民間風俗。他表示,此次選出的表演項目展示了江西獨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魅力風采,必將吸引遊客的駐足。
各地民俗表演精彩紛呈
崇義縣“三節龍”
特色:龍由三節組成,分龍頭、龍身、龍尾三部分,由紅綢串成。看點:舞動起來猶如肥短的泥鰍沾了香灰一般活蹦亂跳。
據悉,“三節龍”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表演時,3個舞龍者騰挪跳躍,舞動龍身。三節龍和著音樂節拍,一招一式,神氣威猛。崇義縣文化局局長王受傳介紹説,當地農民把這種“三節龍”稱為“泥鰍沾灰”,形容“三節龍”舞動起來猶如肥短的泥鰍沾了香灰一般活蹦亂跳。
畬族馬燈舞
特色:馬燈由竹片、木棍、彩紙製成,一般以六匹為常見。舞燈時以馬燈為主,雜以蝴蝶、鯉魚、鸕鶿等綵燈。
看點:馬燈隊猶如一條歡騰的遊龍,穿梭在茫茫夜空。
“畬族馬燈舞是畬族的傳統舞蹈。”畬族馬燈舞的負責人雷相貴8日向記者介紹,馬燈舞是貴溪市樟坪鄉畬族一種極具特色的燈舞。
“用竹、木、彩紙製成三匹不同色的駿馬和蝴蝶、鯉魚、鸕鶿,各燈型內有火燭照明。在音樂的伴奏下,各種綵燈以跳為主。表演者的服裝多是黑、青、藍、紫色,男人頭上扎著頭巾,下身穿著褲腳短褲筒大的便褲,婦女穿的羅裙分前後兩塊,衣裙都鑲有小花邊。馬燈舞的伴奏以打擊樂為主,唱的燈歌帶有畬族山歌情調,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雷相貴還告訴記者,馬燈舞從年前開始由年輕人每晚起舞,元宵節將燈具焚燒。
進賢縣潑蛇燈
特色:一根約兩米長的草繩,貼上彩紙,點上香火,裝上手柄,兩人表演。
看點:造型無角無須,不像龍而似蛇,舞動靈巧活潑。
“進賢縣潑蛇燈起源於清末同治年間,主要流傳于進賢縣二塘鄉各個村落及周邊縣、鄉。”進賢縣文化局的曹國林介紹説,“潑蛇燈”最初是由一根約兩米長的草繩,貼上彩紙,點上香火,裝上手柄,兩人表演。
據曹國林介紹,曾有觀眾看過表演,讚嘆説:“嘿!你不要小看這條蛇,還很潑呢!”話一齣口,“潑蛇燈”一名就由此而來。
“潑蛇燈越耍越潑,世代傳承了下來。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以表演‘蛇’為內容的民間燈彩藝術。”曹國林驕傲地對記者表示。
各表演隊伍正為世博精心準備
隨著世博會的臨近,江西各地的表演隊伍都已在為世博會提前作準備。
“每個週末,我們都會聚在一起,進行排練。”8日,畬族馬燈舞的負責人雷相貴告訴記者,早在去年年底,他們便已得知自己入選世博會表演方案。“從那時起,我們就開始著手準備了。”
他介紹説,因為畬族馬燈舞的演職人員均為貴溪市樟坪鄉樟坪村的村民,大家平日裏都忙著務農,只有在農閒時才能聚在一起排練。
“如果遇到下雨天,我們就會去鎮政府的大食堂進行訓練。”雷相貴表示,作為一名農民,能有機會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展現畬族的傳統文化,感到十分榮幸和高興。
他還告訴記者,為配合世博會的表演場地,他們正在對馬燈舞的表演形式進行改良。“因為馬燈舞一般是在一個固定的場所進行表演。而此次我們入選的是踩街巡遊部分,因此必須改變原有的表演套路,增加步行的表演步伐,適應邊走邊表演的模式。”
在採訪中,各地表演隊伍都向記者表現了他們對參與世博會演出的自信。進賢縣文化局的曹國林告訴記者,潑蛇燈的演職人員均有豐富的表演經驗,一旦確定人選,演職人員必將拿出最精彩的演出,展現進賢人民的風采。定南縣文化館館長鄧建忠也告訴記者,定南瑞獅是一個成熟的表演,他相信在演出時必定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記者駱岩岩、實習生賴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