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被改多出於同學的惡作劇或報復
今年以來,已經有多起高考考生志願被篡改事件見諸報端:山西芮城縣考生常某某高考志願被篡改;河南週口市考生楊某霞的提前批軍事院校誌願被改為一所二本院校;浙江蕭山第二職高十多名學生的高考志願被篡改。這些案件多為考生的同學出於惡作劇或報復而為。
實踐中,被篡改志願的考生有的因錄取時間還充裕而有機會重新填報,有的通過補錄進入大學,還有的被迫接受改後的事實。無論如何,受害考生及其家庭都經受了一次驚心的歷程,身心受損甚至抱憾終身。
該如何防止類似事件重演?
山西黃河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薛寧認為,對於考生志願被篡改案件,首先應該界定到底是誰的責任,如果是考生責任,那麼其應該為自己的不慎付出代價;如果是第三方惡意偷盜,那麼相關部門應該考慮給考生提供一個救濟渠道。“發生這樣的問題,説明招生部門的制度設計仍然不夠嚴密,這需要進一步用技術手段解決,比如指紋識別等,儘量把所有可能産生漏洞的地方都考慮到。”
薛寧説,對於篡改他人志願的行為,應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杜絕此類現象。被篡改志願的考生也可以提起訴訟,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考生的志願最後無法成功修改,考生可以通過對涉事個人及學校提起民事訴訟來降低志願被篡改所造成的損失。”
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主任馬駿提醒説,考生要提高防範意識,妥善保管密碼,不要委託他人進行網上的資訊查詢或資訊登記操作;志願必須由本人填報,任何部門、學校、個人無權要求考生提供登錄密碼或代替考生填報志願。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