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廣東佛山理科狀元:清華説北大經濟專業太爛

2015年06月29日 10:17:00 來源:南方都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復旦、人大有爭取過她

  她很實在地表示:“北大是我自己申請的,清華沒有找過我,因為我的分不夠(何珺瑤去年高考文科全市第二,全省排名第23)。”在成績出榜之後,有復旦和人大兩家學校同時找到她,並且以最好的專業相邀。一心想去北大的何珺瑤並沒有耗費太多心思,她的媽媽完成了這兩家學校的商談,但最後也沒有選擇後兩者。思路清晰的何珺瑤分析認為復旦和人大其實並沒有那麼需要自己,“首先,復旦不缺生源,江浙滬基本高分考生都會去復旦不是清北,人大也有許多老牌好專業,許多分段在40至100名的考生都會涌去人大。清北真正搶的,主要還是省排名前十的學生吧。”

  北大一年 見白岩松7、8次

  專業方面,何珺瑤則告訴記者,她覺得報志願是以分高的學校為先,“因為我覺得學校的資源是很重要的,分數偏低的話可能就以專業為先了。”目前,她在北大就讀新傳專業,“新傳比較有前瞻性吧,北大這個學院也很年輕,專業細分比較科學。”何珺瑤覺得,來到北大之後最大的收穫是更大的平臺,“比如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就會在北大開講座,白岩松是我們學校的老朋友,一年大概會來北大7、8次,這些在其他學校體驗不到。”

  高分險情:狀元把唯一名額讓給了她

  因為分數較高,所以高分考生通常都有著選擇好專業的優先權,何珺瑤告訴記者,“我的同學都沒有換專業,因為清北這種可以根據自己分數和招生老師商量,但是沒有怎麼聽説有爭搶的情況。”

  不過,名校在廣東省的好專業招生名額有限,學霸之間選專業是否會撞車?據了解,去年報考時佛山市理科在全省前100名中有5個席位,最後這五位同學相約同去了北大。她告訴南都記者,去年的文科狀元馮達和自己在選專業之間也頗具有“孔融讓梨”的色彩,“那時候馮達因為分不夠去不了光華學院,挺想去新聞的,但是新聞只有一個名額,所以他考慮我一直非常為難,最後選了經濟。”何珺瑤對記者稱讚起馮達的大度,“這樣的朋友,就算他報了新聞我也也不會怪他。”同樣在北大就讀過新傳的小程則要幸運得多,在她高考那一年,她成為重慶文科獲得北大自主招生加分的三個人之一,“新聞那時也不是熱門專業,所以錄取就妥妥的。畢竟我不是狀元,所以還沒有被爭搶過。”

  競賽保送生:理科選北大 工科選清華

  同樣在北大就讀的李澤,對昨日的清北招生之爭表示淡定,“我們競賽黨一般提前一年就確定好學校了。”據他描述,一般高中理科競賽的學生都會選擇北大,工科競賽的則選擇清華。“北大主要是數理化生,比如應用數學、理論物理所、高能物理所之類,清華就是建築、材料、化工之類。”他告訴記者,粗糙點可以理解為清華偏重於實踐和實驗,北大的理論考慮比較多。

  做了很多年資深競賽生的李澤對於清北招生辦並沒有太多印象,他唯一和北大招生辦老師的接觸只有三句話,那是在競賽決賽的現場,“北大的?”“進去簽個字。”“出去吧。”

  普通高考生和競賽生進入北大之後,待遇有沒有差別?李澤表示完全沒有,“可能高考生大一會比較吃力,最厲害都是競賽,但是他們普遍平均水準不低。”李澤就讀的物理學院,基本沒有純高考生,人人至少都有個競賽一等獎。

  老師點評

  網帖談清北招生怪象 老師只轉發不多言

  針對清華北大招生搶奪生源大戰,日前一名自稱北大招生組工作人員寫下了一篇《我目睹的清北招生怪相》文章。該老師在文章仲介紹,在北大招生組持久地工作,目睹了越來越多的怪象,他認為中國招生,有一個很大的困境,學校不了解學生,學生不了解學校,學生也不了解自己,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初心時有兩種可能,一是順應社會上觀點,這樣必然誕生一大批所謂熱門專業,第二就是很多學生把逆反當成自己的喜歡,結果進大學發現其實那些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是更大的悲劇。

  點評:獎學金可以討價還價

  南都記者在採訪佛山一中一位帶出多位北大清華優秀學子的老師時,他低調地表示對這個話題不宜過多評價,但是他帶有深意地向記者轉發了這篇網帖。他表示,根據他的經驗,北大清華之間為了爭搶尖子生,開出的條件會十分優厚,包括可以選擇最好的專業、談獎學金的額度。“獎學金的額度跨度是5000- 10000元嗎?”“不止這個數目。”根據網帖顯示,雙方的加價可去到2- 3萬元。而學生的一般會怎麼選呢?“學生看重專業和前途”、“一般老師都不介入,由學生和家長決定。”

  學子聲音

  對手應有起碼的尊重

  佛山一中李健俊的今年高考分數是679分,並獲清華大學資訊類加30分錄取。“加上30分上清華沒有問題。”李健俊説,他已經和清華大學的老師聯繫確認過,但專業還沒有定下來。對於各地炒得沸沸颺颺的”清華北大搶生源“事件,李健俊説,已有聽聞,他覺得高校搶生源是比較正常的,每間優秀的高校都想爭奪一些優秀的學生,但要是涉及到惡性爭奪就不可取。

  同是佛山一中的申沁愷參加北大自主招生並獲得北大加10分入門券。分數公佈後,他沒有收到任何學校的約談,“可能是分數不夠,沒有約談。”申沁愷説,他在微信上對高校搶奪生源有些了解但不是很深,他認為這是一種亂象,搶生源如果用採取一種很不恰當的方式詆毀對方這其實都是很不正常的現象,健康的招生方式首先是要相互尊重,可以宣傳自己的長處,但不可以詆毀對方,更加不可以用不正當的手段欺騙學生。

  排位千名者更需招生幫助

  “對於我們這些競賽生來説,這些專業和選擇學校是很明晰的,高考生需要指導,他們什麼都不知道。”北大物理學院的學生李澤認為當前社會不需要全能型人才,而是專精型,“普通高中生沒有這方面知識,因為高中平臺太小了,往往進了大學之後才能夠了解,但是這個時候專業已經確定了。”像他所在的物理學院,純高中生鮮有人知道理論物理的前沿、高能物理組資金是否寬裕等相關資訊,“被父母牽著走的基本都沒有什麼出息,真的有主見也比較會諮詢師兄師姐。”

  何珺瑤也提出了和李澤相同的建議,“我的報考經歷可以當做一個故事,但是不是典型,現在真正需要幫助的已經不是高分考生,因為他們已經有自己的選擇了。需要幫助的是一千名左右及之後的考生。”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南方都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