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減負何以越減越“負”

2013年06月13日 14:03 來源:中國教育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暑假未到,各培訓機構的補課班招生已經非常火爆。從年初各地不斷推出減負舉措至今,減負之舉在現實中處處碰壁。一項出發點無可挑剔的政策、一項為孩子身心健康著想的大好事,在一些地方卻出現“播下龍種,收穫跳蚤”的尷尬局面。

  10多年前,本報就充滿信心地推出《新千年頭件事:減負》的報道,今天看來,當年的情緒未免過於樂觀。近年來教育部門頒發的“減負令”不可謂不多,為減負所費的人力、心力不可謂不大。一位參與其中的教育行政官員戲稱自己的工作是屢敗屢戰,雖百般努力,但得到的往往是負分。教育部門決策的公信力遭受質疑、家長和孩子反而比以前更辛苦。

  “誰減誰倒楣”—— 教育部門公信力遭疑

  疾風驟雨喊打,負擔卻沒有打下去,孩子們還是很累,直接影響到發令部門的公信力。這是減負得到的負分之一。

  管用嗎?當聽到教育部門再次出臺減負令時,從社會人士那裏了解到的反應大多是觀望、半信半疑:減了這麼多年沒有減下來,這次能行嗎?一位教育學者甚至直言不諱地説:還是一陣風,不會起到多大作用。

  真減嗎?記者採訪了一些學校,發現減負令一下,如果教育行政部門真查真抓,首先著急的是校長,壓力從校長傳遞到教師,往往還有一個時間差。孩子們的作業從第一天的常態到一週後的減少,到一個月左右的明顯大幅度少,經歷一小段時間後,重新恢復到減負令發佈前的狀況。經歷了多次減負的校長和教師,早就“世事洞明”,很難有人真正持續貫徹減負令,減負真正成了一陣風。最近,貴州某地教師週末也要補課,感覺負擔實在太重,甚至打電話到本報求助。多次出臺政策但都減不掉,已經在校長和教師中形成了懷疑的習慣思維。

  誰減誰倒楣?近日,當記者採訪學生家長時,兩位互不認識的家長説了完全相同的一句話:誰信誰倒楣,誰減誰倒楣!屢次減負卻減不掉、支援減負卻帶來孩子在班級排名直線下降,感覺上當的家長和學生,很難真正從行動上支援減負。

  “越減越累人”——家長負擔反而加重

  在北京,減負之後,取消學校課後班,學校周邊的各類託管班、培訓機構收費不菲,生意卻越來越紅火。孩子的負擔沒有減輕,家長反而要花更多時間陪孩子上培訓班、花更高額的學費請教師,家長在孩子學習上需要承擔的精力、金錢負擔越來越重。這是減負甚少得到家長支援的根源之一。北京某名校學生家長甚至偷偷請求孩子的科任教師課餘幫孩子補課,每次心甘情願交400元。“科任老師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外面培訓機構的教師強多了,收費也低多了。”説起老師冒著違規受處罰的風險給學生補課時,這位家長充滿了感激。

  如果不改革傳統的評價手段和方式,減負打的是註定失敗的遭遇戰。一些小學高年級以及中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孩子主動要求上培訓班,不上不行。孩子的動力來自哪?“班上大部分同學都上培訓班,我如果不上,考試就要落後了。”某中學生説。

  減負是個鏈條,光減作業量,不改革考試和評價,這是減負難以得到師生和家長支援的根本原因。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