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2013年全國高考今落幕 填報志願“招錄之戰”將打響

2013年06月09日 08: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全國多個省(區、市)的高考已于8日結束,因科目設置不同等原因,部分省及少數民族地區考生9日還需進行單科考試。因此,2013年全國高考今日將完全落幕。包括數千名異地赴考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內的近千萬考生,才剛離開考場就又將投入到填報志願的“招錄之戰”。

  閱卷填報志願陸續展開 異地高考生招錄引關注

  中國恢復高考制度30餘年來,一直致力於它的改革完善,伴隨著的始終是那些竭力幫孩子謀求光明前程的學生家長不見衰頹的熱情。“升大學,最重要的其實是報志願。”高考落幕,“志願大戰”再掀喧囂。

  全國高考閱卷工作今天陸續展開,考生們在短暫休整之後,將投入到緊張的志願填報流程中。從5月12日北京拉開高招填報志願的大幕後,各個省市也將陸續開始志願填報工作。

  與往年不同,2013年的志願填報和高校招錄工作有了新的關注點。今年,中國首度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打開異地高考大門,異地高考首度“破冰”已成現實,緊隨其後的招生錄取則成新的熱點。

  據媒體統計,除了北上廣,有包括黑、吉、遼、冀、魯、豫等在內的23個省份在制定“異地高考”政策時,將最終目標設定在“考試錄取時,隨遷子女與省域內考生享受無差別或無特別限制性對待”。

  其中,也存在部分省份對這種“同等待遇”設定了前提條件。如雲南“異地高考”方案設定,在雲南就讀但戶籍未遷入雲南的隨遷子女,可在雲南省報考第三批本科院校或專科院校。在雲南省有完整中等職業教育學籍但戶籍未遷入雲南的畢業生,可在雲南省報考省屬高職專科院校。

  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某些地方實行的就地高考、異地錄取,以及有限開放高職院校錄取或三本錄取,是種設置門檻的做法。是出於均衡對當地生源和外來生源利益的考慮,出於如何將高考指標協調到位並進行銜接的考慮。

  此外,北上廣等流動人口比較密集的省份,還在異地高考方案中提出了非戶籍人口“借考”的做法,即對不符合當地報考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可經戶籍所在地省級招生辦同意,在非戶籍所在地借考,但須回到戶籍所在省(市)參加錄取。

  分析稱,本地生源升學率是教育權益,隨遷子女在當地高考也是教育權益,手心手背都是肉,都“傷不起”。雖然目前全國高考的總體錄取率已經大幅提高,但本科招生指標尤其是重點高校在很多地方仍顯“僧多粥少”。

  中國高考招生指標投放一直是動態調整的,為順利落實“異地高考”方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教育部等四部門意見中提出,“對符合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條件的隨遷子女凈流入數量較大的省份,教育部、發展改革委採取適當增加高校招生計劃等措施,保障當地高考錄取比例不因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參加當地高考而受到影響。”

  如,浙江、遼寧等省份今年開始執行異地高考方案,為儘量減少非戶籍考生對當地錄取帶來的影響,這些省份決定在保持一定錄取率的基礎上調整招生計劃。但後續事態如何進展,仍需由時間加以證明。

  多所重點高校減招屬地生源 政策傾向中西部、農村生

  近年來,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促進高考入學機會公平的同時,著力推動升學壓力大的中西部省份、貧困地區和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入學機會公平。

  按照教育部要求,近年來,中央部屬院校逐步降低了在屬地安排的招生計劃比例,將在屬地省的招生計劃降到30%以內,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等在內的國內多所重點高校今年均不同程度地減招了屬地生源。

  官方數據顯示,教育部近年來共引導114所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逐年降低在所在地的招生計劃比例,2007年至2012年已累計調出招生計劃2.5萬名,全部安排到考生數量多、升學壓力大的中西部省份。

  此外,2012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制定實施了定向招生專項計劃,面向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680個縣,安排1萬名重點高校計劃,由222所重點高校採取單報志願、單設批次、單獨劃線錄取等特殊政策,使這些貧困地區上重點高校的學生數較2011年增加了10%。

  據統計,2012年全國農村學生錄取人數佔全國錄取人數比例達到59.1%,其中農村學生本科高校錄取人數所佔比例達到52.5%,第一批次錄取高校錄取人數所佔比例達到45.7%。目前,農村學生高考錄取人數所佔比例與其報名人數所佔比例大體相當,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進入普通高校學習的機會基本相同,但上重點高校的比例仍然偏低。

  今年高考志願填報在即,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日前透露,將進一步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2013年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擴大實施後,全國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人數將比去年增加8.6%。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