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重視引進“海龜”不應忽視“土鱉”

2013年06月05日 08: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重視引進“海龜”不應忽視“土鱉”

  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該負責人介紹説,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近些年來,在“千人計劃”引領下,有近百萬留學生回流,其中高層次人才兩萬多名。“我們要保持這一勢頭,必須以更加靈活的政策和機制積極參與國際人才競爭。”(新華網6月3日)

  在我國,頂尖人才的流失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社科院2007年發佈的《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顯示,自1978年以來,中國有107萬海外留學生,而只有27.5萬人回國,有近3/4的人才流失海外。國家在這些流失的頂尖人才培養的“毛坯”階段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到頭來卻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給一些發達國家做了教育補貼,這是我國人才培養和使用方面的損失,也勢必會削弱我們的綜合競爭力——因為國與國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所以,近些年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在為“萬鳳來儀”積極“築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這無疑是審時度勢的明智之舉。

  然而,在“築巢引鳳”過程中,一些單位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也陷入了另一個誤區,即唯“引進” 論、唯“海龜” 論,只顧想方設法引來金鳳凰,苦心孤詣讓其大鵬展翅,卻在一定程度上輕視或忽視本地人才。以招聘為例,不少高校招博士時明文規定只要“海龜”,國內畢業的博士連報名資格都沒有。一些出身不好的,第一學歷或其他學歷不是211或985院校的博士,就更沒有機會了。再如職稱評定,一些高校把海外留學經歷作為晉陞教授的硬性條件。更有學校,不論學科、專業,在項目申請、學科帶頭人評定、跨世紀人才評定、特聘教授評定等方面一律“海龜”至上。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表面上看,這是在優待“海龜”、重視人才,其實骨子裏透出的不過是唯“標簽”取人、唯出身論人的狹隘和小家子氣。不可否認,很多海外引進人才有國際化的學術視野,掌握了世界前沿技術,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理應得到重視和優待。但是,真正的“重視”應先重視他們的知識、才能,而非他們身上的標簽、符號,只重或過多看重“標簽”,恰恰是對其人才價值的忽略。同時,“標簽取人、標簽論人”的簡單化思維方式,也對具備千里馬潛質的“土鱉”們造成了傷害。

  要想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國際人才爭奪戰,我們必須既要“築巢引鳳”,也要人盡其才,真正營造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氛圍。(郭東陽)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