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網路投票的絕大部分網民都反對清遠中學整體搬遷。王良玨 攝
新春伊始,一則發起“反對清遠第一中學搬遷至大學城”的帖子讓本地論壇炸開了鍋。隨後,本地某論壇還在新浪微博上發起“你對清中整體搬遷是反對還是贊成”的投票,在清遠民智民需網上,也有網友表達了“強烈發對清遠市第一中學整體搬遷”的理由。
截至記者發稿前,共279名網友參加了微博投票,234人表示反對搬遷。在反對的網友中,部分是來自清遠第一中學(下稱“清中”)的老校友和老教師,網友“風之龍”便是其中之一,而使這些老校友老教師站出來反對的立場基於母校情結。贊成的校友則認為,搬遷能使學校整體獲得更好的發展。
83.9%的反對率
搬遷強行割離母校情結
清遠市第一中學始建於1504年,是廣東省一級學校,清遠市重點中學,清遠市首間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校園佔地面積81974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66432平方米。學校佈局合理,視野開闊,綠林成蔭,碧草如茵,鳥語花香,安靜整潔。現有教學班80個,學生4417人,教職工328人。學校教學樓、科學樓氣勢恢宏。此外,還建有辦公樓、圖書館、體育館、地理園、生物園、天文圓頂以及各種體育場所,2001年4月千兆校園網建成並投入使用,校園網覆蓋整個教學區及校園內的教職工宿舍。目前,全校共有4個電腦室,所有教室配備了多媒體教學平臺。
瑞峰書院,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由憲副督學潘上虞倡建,址設松樹崗(今清遠中學),後廢。清康熙年間知縣張哲修復,孫繩祖重修。乾隆二年(1737年)知縣陳哲遷建於學宮之左,二十一年知縣王珍復遷于松樹崗,之後又幾經興廢。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廢科舉興學堂,書院改稱學堂。
學校創辦于1928年2月,隸屬於中華民國清遠縣政府,初名為清遠縣立初級中學,1943年7月獲准增設高中,同月更名為清遠縣立中學,1947年3月為紀念邑人陳可鈺將軍(清遠石潭人,字景瑗,曾任孫中山總統大本營警衛團團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副軍長),更名為清遠縣立景瑗中學。建國後,政府接收學校,復更名為清遠縣立中學,並先後易名為清遠縣第一中學、清城中學、清遠縣清遠中學,1988年清遠撤縣設地級市,學校更名為清遠市清遠中學,1990年12月更名為清遠市第一中學。
清中的歷史和就讀的經歷構成了老校友的母校情結。如今得知母校將搬遷一個新址,讓老校友們很難接受。網友“風之龍”表示自己在清中讀過六年書,中學時光都在清中讀過,作為老校友之一,這座具有500多年曆史的學府,現在根據清遠市有關部門出臺的調整方案,將整體搬遷到清遠大學城,原址將改為田家炳中學高中部,他在奧一網論壇上質問:“我不知道出臺這個方案的相關部門,有沒有顧及到眾多清中人的感受,如果我有那麼的一天想回去母校看看,結果看到的卻是一座完全陌生的學府,沒有任何一絲的記憶。作為一個清遠人,如果我們向外人介紹清遠的歷史文化的時候,介紹那間具有幾百年曆史的學府,卻已經面目全非,名字也改為一個沒有任何歷史和人文價值的名字的時候,他們的心中會産生什麼樣的感受呢?”
面對清中學校面積小、周邊環境嘈雜的客觀條件,“風之龍”坦承,搬遷的確是因為老校區,已經無法滿足某些人為制定的標準,無法滿足把清遠市第一中學提升到某個檔次的雄心。“但清遠市第一中學,真的需要建成一個擁有90個班級的示範性高中嗎?如果真的需要這樣做,為什麼不響應清遠市民的要求,借高中部整體搬遷到清遠大學城之際,重新恢辦初中,以彌補因為清城區中學搬遷到小市新城區所留下的優質初中教學資源的空白?”
網友“于頭仔”在清遠民智民需網上表示反對清中搬遷,“試想一下,無數清中人以後要追憶學生時代,只有到田家炳中學了,這是什麼邏輯?!到了學校的百年校慶,一眾校友必須到新校區參加慶典,一個完全沒有自己足跡、沒有絲毫感覺的地方。我們可以看看其他地方的做法,但凡具有濃厚學術氣氛的地方,特別是在北方,百年老校的原址是絕對不能隨意搬遷的,因為這代表著一個地方的文化,一個地方的根基,隨意搬遷的後果比強行拆遷更為嚴重。”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