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進黨中央黨體制之權威性及正當性的空洞化,其實是緣自長期的道德空洞化、論述空洞化、政策空洞化及信任空洞化。道德空洞化,從扁案及柯建銘關説案,可見已無廉恥可言;論述空洞化,至今仍停滯在“應該積極凝聚臺灣內部的共識做為兩岸對話基礎”的階段,如何進行“海鷗與沙灘客”的對話?政策空洞化,ECFA從“喪權辱國”翻覆至“概括承受”,美牛案竟在“立法院”打了幾天地鋪後在鼾聲中消失;信任空洞化,則有了以上的空洞化,社會信任如何不空洞化?黨體制的權威性及正當性更如何不空洞化?而柯文哲的否定體制與蔡英文的甩開體制,可謂皆是鑽過這個已然存在的體制空洞罷了。
問題在於:柯文哲不肯入黨,並不能補救民進黨體制的空洞化;蔡英文架空了黨中央,也不能補救黨體制的空洞化。柯不入黨,是怕黨拖累了他;蔡英文架空黨體制,一方面是要壓倒蘇貞昌,另一方面亦是因在這樣的黨體制內,至少在兩岸政策上已經難有作為。
民進黨在臺灣南部縣市的盤石穩固,不能掩蓋其在道德、論述、政策、信任及黨體制上的空洞化。柯文哲的逃,及蔡英文的閃,皆只能反襯空洞化危機之深重。一個大黨,連兩岸政策亦無法在黨體制內獲得結論,連明明是由民進黨及綠營主力支援的臺北市長候選人也要戴上“在野大聯盟”的假面具,這難道不是黨的危機?
柯蔡二人,皆是以個人的形象與人格特質在民進黨內屬於“非典”,而引得社會注目;且二人亦深諳如何以其“非典”特質,來吸引超溢綠營的選票。但此計雖可能贏得選舉,卻無可能補救民進黨在道德、論述、政策、信任及黨體制正當性上的空洞化危機。
柯文哲不入黨,甚至説若當選也不入黨。但是,蔡英文儘管贊同柯不入黨,自己則無可能退黨;今日她或有可能閃過蘇貞昌,但在她倘若復任黨主席或又成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後,還能甩掉民進黨嗎?如果不從道德、論述、政策、信任上再造民進黨,2016的蔡英文,恐怕又會步上2012的覆車之轍。(台灣網 王文英)
[ 責任編輯:王文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