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學思踐悟】
作者:許正中(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部教授)
在今年2月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奏響了激昂奮進的時代強音,也為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錨定了方向。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已深度融入國家發展的血脈。從傳統製造業的精耕細作,到新興産業的開疆拓土,再到未來産業的拓荒者,民營經濟憑藉靈活的市場機制和創新活力,不斷打磨産品、提升服務,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創造奇跡,推動著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已成為經濟增長與創新驅動的強大引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不僅關乎民營經濟自身的興衰榮辱、生存發展,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關係到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全局,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內容。
民營經濟發展正當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始終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持續完善政策體系,為民營經濟茁壯成長築牢根基。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重磅發佈,隨後各部門出臺的一系列細化政策相繼推出。這些政策從市場準入、融資支援、稅收優惠、權益保護等多個維度,不斷掃除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障礙;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信貸扶持力度,緩解資金壓力;營造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全方位為民營企業量身打造支援體系。
隨著我國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市場呈現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鮮明趨勢,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新能源汽車、跨境電商等行業,隨著“兩新”政策持續加力擴圍,市場需求被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得以在這片藍海中大展拳腳。同時,數字經濟蓬勃興起,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前沿科技異軍突起,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和産業生態,也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了大量新的供給與需求。民營企業借助國內完備的産業鏈和供應鏈體系,不斷創新産品與服務,精準對接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隨著全球産業鏈加速重構,民營企業迎來在全球範圍內重新佈局、尋找新合作機會的契機。“一帶一路”倡議恰似一座友誼與合作的橋梁,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與共建國家深度合作的新機遇,助力其在海外投資、技術輸出和市場拓展等方面實現突破。中國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從金融支援到出口信用保險,再到貿易便利化措施,全方位支援民營企業“走出去”。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持續增長,基礎設施建設、消費升級和工業化進程加速,為民營企業出海營造了廣闊市場空間。
民營經濟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在追求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民營經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投身新技術、新産品的開發與應用,踴躍參與國家重大科技行動,加速科技成果在産業鏈中的轉化,推動産品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民營企業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改造,促使傳統産業向智慧化華麗轉身,不僅大幅提升生産效率,還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和業態。在人工智慧、新能源、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民營經濟依託龐大的工業網際網路和豐富應用場景,走出一條獨特的創新路徑,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嶄露頭角。
民營經濟大力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積極參與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在新能源、環保技術和智慧製造等領域,在節能減排、資源迴圈利用等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積極主動地轉變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民營企業憑藉靈活的創新機制和高效的市場響應能力,迅速適應國際市場需求,成為綠色發展的踐行者和引領者,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隨著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的蓬勃發展,民營經濟不僅在國際市場的活躍度與日俱增,而且在全球産業鏈中的地位不斷攀升。伴隨品牌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國民營企業的産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上逐漸贏得認可,盈利能力和産品親和力顯著增強,從國際産業鏈的低端向微笑曲線的兩端邁進,正在全球産業格局中扮演著新的角色。
高品質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和強大的人才隊伍支撐。我國有大批民營企業家專心致志做強做優做大企業,堅定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者,大力推進校企合作、産教融合,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援。
統籌推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
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需要從政策支援、金融服務保障、市場環境優化、創新能力建設等多方面統籌推進,多維賦能。
優化政策環境,提升創新速度。當前世界競爭格局呈現新變化,創新速度日漸成為焦點。民營經濟是創新的生力軍,政策支援則是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基石。我國近年來出臺一系列政策助力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如“放管服”改革,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等。但仍有進一步細化和優化的空間,最終目的是要確保政策精準落地。比如,針對不同行業、規模的民營企業制定差異化稅收優惠政策,對新興科技型民營企業給予更大力度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鼓勵其創新發展。
拓寬融資渠道,破解資金難題。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可以構建多元化融資體系,除了鼓勵銀行創新金融産品,開發針對民營企業的特色信貸産品,如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供應鏈金融等,還應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支援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緩解資金壓力。
放寬市場準入,激發市場活力。公平的市場準入環境是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前提。應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向民營企業開放更多投資機會,制定明確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激發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積極性。
培育創新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創新是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不竭動力,政府應加大對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援力度,例如,設立專項創新基金,鼓勵民營企業開展産學研合作,建立測評中心和認證機構,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搭建創新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讓民營企業敢於創新、願意創新,同時能夠分享創新成果。
提升管理水準,促進高品質發展。科學的企業管理是民營企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家族式管理在民營企業中較為常見,雖然在企業發展初期有一定優勢,但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可能會出現決策不科學、人才短缺等問題。職業經理人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實現企業現代化管理的關鍵一招。我國民營企業應積極創新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管理的科學性與規範化水準。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03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