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華社經濟隨筆:一杯咖啡裏升騰的經濟活力

2025-04-03 10:0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昆明4月2日電 題:新華社經濟隨筆:一杯咖啡裏升騰的經濟活力

  新華社記者吉哲鵬、熊軒昂、胡了然

  雲南咖啡産區的青山綠水間,咖啡樹茁壯生長,宛如綠色的海洋;江蘇昆山的烘焙工廠內,現代化設備高效運轉,濃郁的咖香在空氣中瀰漫;北京中軸線的衚同裏,遊客們手捧拿鐵,品味著傳統與現代的和諧交融;在“Z世代”青年的手機螢幕上,咖啡化作時尚的文化符號……

  絢爛春日裏,這些場景猶如平行時空,共同繪出中國咖啡經濟的生動圖景。

  咖啡,這一曾經的“舶來品”,如今已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完成了從“被質疑的苦水”到熱銷飲品的華麗轉身,形成“從種子到杯子”的閉環産業鏈。

  數十載春秋,中國咖啡經濟歷經市場培育、業態更新與價值躍遷的成長過程,走出了一條從規模擴張向高品質發展轉型的上升曲線。咖門與美團聯合發佈的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內地咖啡門店數量約16萬家,每人平均年飲用咖啡增至16.74杯,咖啡産業規模達2654億元。

  從大山之間的咖啡種植園到寫字樓裏的自動咖啡機,細品醇香的咖啡,其中蘊含著超越農作物本身的諸多滋味——它是高黎貢山雲霧與黃浦江畔霓虹的對話,是傳統農耕文明與現代商業基因的共生,更是山野之風與都市味蕾在杯中的交融。

  在咖啡經濟的迅猛崛起中,眾多本土品牌敏銳地捕捉到市場機遇,通過門店快速擴張、産品持續創新與數字化運營等策略脫穎而出,“生椰拿鐵”“醬香拿鐵”等爆款風靡全國。與此同時,各地的區域特色咖啡品牌也積極融合地域文化元素,在細分市場中獨樹一幟,展現出別樣的魅力。

  還有更多數據令人印象深刻。彩雲之南,截至2024年底咖啡種植面積超過120萬畝,年産量突破14萬噸,佔全國98%以上,並不斷向精品化邁進。江蘇昆山,雖不種咖啡樹,卻吸引了100余家咖啡頭部企業入駐,生豆烘焙産量約佔全國60%。吉林延吉,同樣不産咖啡豆,但咖啡店數量從500多家激增至1000多家,密度直逼一線城市。

  咖啡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文化相融相生。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一杯咖啡既能提神醒腦,又能豐富人們的社交與休閒時光。為了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咖啡産品不斷推陳出新,從零售的速溶咖啡到專業咖啡館,從現磨咖啡到咖啡膠囊、原液和各類特調咖啡,品類供給更加豐富多元。

  以社交為媒,咖啡文化愈發繁盛。咖啡杯、烘焙甜點、咖啡文創等周邊産品深受追捧,社交媒體上的“種草”與外賣平臺、電子支付的便捷性,共同為人們的咖啡生活增添豐富內容。據美團等平臺統計,今年3月以來,全國以“咖啡”為關鍵詞的搜索量同比增長30%,上線“雲南咖啡”團購産品的餐飲商戶數同比增長164%。

  咖啡經濟的帶動作用也在顯現。在一些咖啡産區,咖啡主題公園、主題街區及咖啡廠區等正在涌現,為人們帶來咖旅融合新體驗。在一些傳統村落,老院改造的咖啡店成為熱門打卡點,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向未來看去,中國咖啡經濟仍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前景值得期待。其中,跨界創新如“郵局咖啡”“黑神話騰雲美式”“年畫咖啡”等,賦予飲品以文化價值來贏得更多青睞。同時,咖啡消費正從一二線城市向縣城、鄉村“下沉”,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進一步整合,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咖啡經濟是中國經濟韌性和活力的生動注腳。大江南北,城市鄉村,那一杯杯升騰著熱氣的咖啡,正氤氳出新業態的發展“密碼”——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就是澎湃的增長動能。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