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金磚國家農業領域務實合作邁上新臺階

2023-08-28 09:57: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金磚國家農業領域務實合作邁上新臺階(互利共贏 團結合作)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約翰內斯堡宣言》重申致力於加強金磚國家農業合作,促進可持續農業和農村發展,增強金磚國家和全球糧食安全。

  當前,糧食安全已成為全球性挑戰。金磚國家是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和農業大國,是保障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金磚國家正凝心聚力,為建設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韌性和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共同努力,推動金磚國家農業領域務實合作邁上新臺階。

  供需穩定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金磚動能”

  今年初,來自巴西桑托斯港的貨輪,在廣東麻涌港靠岸,這是中國首次散船進口巴西玉米,意味著巴西玉米輸華通道正式打通。巴西是世界第三大玉米生産國和第二大玉米出口國,玉米年出口量超過4000萬噸,約佔全球玉米出口的1/4。打通巴西玉米輸華通道,對加強中巴農業合作、維護全球農業供應鏈安全穩定等具有重要意義。

  5月4日,一艘滿載5.3萬噸南非飼料玉米的貨輪抵達廣東麻涌港,南非玉米輸華通道開闢,中國穩定玉米全球供應鏈工作又邁出重要一步。中糧貿易玉米業務負責人馬同超表示,將品質優良的南非玉米引入國內,既可以滿足客戶多元化用料需求,又可以通過國際農業合作,推動南非農業發展和當地農民增收。

  一直以來,中國支援並加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增進農業貿易政策協同,在金磚國家內部探索構建長期穩定的供需對接機制,推進農産品、農業投入品等大宗商品順暢流通,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金磚動能”。巴西農牧業部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國農産品出口額達828億美元,對華出口額超過300億美元,同比增長8.6%。中國仍是巴西農産品出口主要目的地。俄羅斯農業部農産品出口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俄農産品對華出口額增長44%,中國再次成為俄農産品最大進口國。

  中國打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展會平臺,進一步推動金磚國家之間的農業貿易往來,助力參與各方共用機遇、共創未來。在第五屆進博會上,南非的博士茶、紅酒、蘆薈膠等優質農産品備受追捧;巴西的牛肉、咖啡、蜂膠等特色産品,印度的香料、羊絨地毯等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關注;俄羅斯的巧克力、冰淇淋、蜂蜜、糖果等已入駐中國電商平臺……巴西動物蛋白協會在歷屆進博會上積極推廣巴西産品,該協會總裁裏卡多桑丁表示,希望更好地抓住中國高水準對外開放機遇,在農副産品貿易上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南非《外交》雜誌主編克裏坦巴哈納表示,南非連續13年成為中國在非洲最大貿易夥伴,近年來南中雙邊貿易額持續增長,南非的柑橘、肉類、葡萄酒等農産品進入中國市場。日前,南中相關部門簽署關於南非鱷梨輸華植物檢疫要求的議定書,相信南中農業合作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巴西農牧業部部長卡洛斯法瓦羅今年率團訪華,並走訪多家中國企業,為巴西棉花、玉米、葡萄和堅果等農産品的對華出口尋求更多機會。他表示,巴西和中國均為農業大國,雙方農業合作互惠互利。除農産品貿易外,也希望兩國進一步加強農業發展經驗交流。

  科研交流助推農業高品質發展

  今年6月,由中國華南農業大學和巴西馬托格羅索聯邦大學合作建立的“中文+農業科教發展中心”正式揭牌。該中心圍繞“中文+農業”特色合作模式,以學科建設及國際化資源為優勢,發揮語言的橋梁作用,從中文教育、農業推廣、科技合作等方面出發,打造農業科教合作平臺。此外,華南農業大學還與巴西利亞大學、北大河州立大學等多所巴西高校和研究機構簽署合作協議,涉及大豆育種、食品安全、可持續農業等多個領域。

  巴西裏約熱內盧聯邦農業大學學者魯比亞韋格納表示,在金磚國家農業合作中,中國的突出表現不僅在於其農産品貿易規模,還在於其在能力培訓、技術轉讓等方面的貢獻。

  7月5日,“中俄大豆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該中心將整合兩國大豆科技及人才資源,打造聯合創新、資源共用的國際化大豆科研平臺,推動大豆産業共同發展。今年6月,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與俄羅斯沃羅涅日國立農業大學續簽合作協議,雙方將繼續開展推進“中俄馬鈴薯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及産業發展關鍵技術轉移與示範”項目。通過該項目,雙方已建立兩個馬鈴薯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及産業技術研發平臺,共同開展種質創新與産業化關鍵技術研究。未來,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著力加強在農業生産、植物改良、生物技術、自然資源管理和農業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

  俄羅斯國立農業大學—莫斯科季米裏亞澤夫農業學院分子生物技術中心主任赫魯斯塔列娃表示,俄中兩國在農業生産技術研發和交流方面優勢互補。雙方可在種業、漁業等更多産業領域強化關鍵技術聯合研究和轉化應用,在特異新品種選育、産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更多合作研究成果,共同促進彼此農業實現更高品質發展。

  巴西中國商貿文化發展合作協會會長馬利奧埃斯特雷拉表示,金磚國家各成員國農業特色鮮明,這種多樣性為農業知識、技術、産品和實踐交流等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金磚合作機制有利於各國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産品貿易等。

  減貧合作提升可持續發展水準

  不久前,第十三屆金磚國家農業部長會議在南非林波波省召開,會議主題為“加強金磚國家合作,共同促進疫後農業可持續生産”。金磚國家作為負責任大國,農業合作應注重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準,共同應對外部挑戰。

  今年7月,中國和南非合作舉辦科技減貧人才培訓班,雙方專家就科技助力脫貧攻堅、支援減貧産業創新發展、旱區農業技術應對氣候變化、農産品加工以及青年科技人才在農村創新創業等主題,為700余名南非學員授課。南非科學與創新部經濟社會創新合作司副總司長姆博尼穆夫赫表示,科技減貧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有效手段,南非願加強與中方務實合作,加快南非減貧和可持續發展進程。

  在巴西,中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當地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中糧集團下屬專業化平臺中糧國際與當地合作夥伴對亞馬孫雨林、塞拉多草原等區域的1700多家大豆供應商進行風險篩查,通過遙感衛星對110多萬公頃大豆田進行測繪,以杜絕非法毀林、搶佔原住民土地等問題,提高當地農民可持續發展意識。

  埃斯特雷拉表示,金磚國家在應對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和自然資源保護等全球性挑戰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金磚國家通過加強知識和技術交流、推動聯合研究、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將助力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願與金磚國家攜手並肩深化合作,讓更多國家、更多民眾共用發展成果。去年6月,金磚國家農業農村發展論壇成立,為進一步促進金磚國家農業農村發展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提供新的機制平臺。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期間,中方發佈《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中方將幫助非洲拓展糧食作物種植,鼓勵中國企業加大對非農業投資,加強種業等農業科技合作,助力非洲農業轉型升級。

  韋格納表示,金磚合作機製成立以來,在農業合作特別是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在包括農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産品研發、綠色農業、農産品現代流通體系、行業數字化及自動化等領域發展迅速,巴西應該學習中國農業發展的經驗。

  參加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南非與會代表馬萊萊認為,中國技術在推動農業創新、扶貧和糧食安全等方面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南非期待與其他非洲國家一起,和中國在保障糧食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等方面展開更多合作。

  聯合國發展系統駐華協調員常啟德表示,金磚國家有潛力在農業發展領域發揮雙重作用,一方面可以率先實施包容性政策和投資以實現本國糧食安全;另一方面通過擴大南南合作,為全球實現消除貧困和零饑餓目標作出貢獻。通過落實《金磚國家農業合作行動計劃(2021—2024)》,金磚國家可以釋放農業合作潛力,助力消除貧困,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本報北京、裏約熱內盧、約翰內斯堡、莫斯科8月27日電)

  本報記者 萬 宇 時元皓 鄒 松 肖新新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