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艘國産大型郵輪出塢
作為船舶工業最高水準的象徵,6月6日,我國首艘國産大型郵輪順利出塢。該大型郵輪先後攻克了多項核心技術,並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
當前,我國造船業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從仿製引進到自主創新,中國造船業已經在國際賽道中跑出了加速度。
上天入海,喜事不斷!5月28日,C919剛從上海開啟首次商業載客飛行。6月6日,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外高橋造船”)2號船塢,我國首艘國産大型郵輪又迎來出塢的好日子!
符合出塢各項技術要求,預計年底交付
遠觀,郵輪通體白色、流線型船身,“敦煌飛天彩帶”涂裝,端莊優雅;近瞧,24層樓高、超4萬平方米船體,威武霸氣;入內,客房、劇院、水上樂園、健身房、籃球場等豐富多樣的休閒設施,讓人目不暇接,整個郵輪宛若一座移動之城。
該郵輪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共有2826間艙室。外高橋造船生産總監、郵輪內裝部部長吳曉源介紹:“4萬平方米船體,將近6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在船內的生活娛樂公共區域,設有大型演藝中心、大型餐廳、特色餐館、酒吧、咖啡館、藝術走廊、SPA、水上樂園等豐富多彩的休閒娛樂設施……”
自6月1日淩晨起,該郵輪已開啟為期6天的注水起浮、位移和出塢作業。外高橋造船大型郵輪項目技術經理陳虹介紹:“其間,我們開展了船體傾斜試驗,通過脫鉤和巡遊試驗對全船救生艇進行功能驗證。另外,還使用了高壓水槍對舷門沖水,以檢驗其密封性。”
科學、嚴格的試驗進一步驗證了我國首艘大型郵輪在設計、工藝、生産準備、總裝建造、內裝工程和系統整合等階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陳虹表示,這充分表明我國首艘大型郵輪完全符合出塢各項技術要求,可以轉入碼頭係泊試驗、出海試航和命名交付新階段。
目前,該郵輪總體進度為94.62%,建造進度為92.159%。根據計劃,將於7月和8月進行二次試航,全面驗證動力和推進系統、消防、火警、救生、通信導航、振動噪聲、安全返港等涉及郵輪安全的各項功能,完成房艙和公共區域內裝工程驗收提交,預計于年底交付。
打破國外壟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大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航空母艦,被譽為造船工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代表著當今全球船舶工業的最高水準,也象徵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大型郵輪更是目前全球最複雜的單體機電産品。“該郵輪零部件數量多達2500萬個,相當於大飛機C919的5倍。一艘30萬噸原油船的線纜,長度只有100公里至120公里,而這艘郵輪線纜長度超過4300公里,約等於上海到拉薩的距離。”陳虹説。
與常規船舶相比,大型郵輪技術含量更高。由於大型郵輪結構的特殊性、系統的多樣性、工藝的複雜性、建造的艱巨性,以及供應鏈協同的全球性,大型郵輪的建造長期以來被歐洲少數幾家船廠壟斷。我國在整個郵輪經濟的鏈條當中,只佔“消費”一個環節。
近年來,中國船舶工業快速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作為中國船舶工業的國家隊,中國船舶集團承擔起建造大型郵輪的歷史使命。
2019年,我國首艘國産大型郵輪在外高橋造船正式開建。3年多時間裏,郵輪項目團隊先後攻克了重量控制、減振降噪和安全返港等貫穿郵輪全生命週期的多項核心技術,並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
陳虹介紹:“依託大型郵輪實船工程,我們組織行業內優勢單位開展技術攻關。相繼攻克了多項大型郵輪關鍵設計技術,累計形成各類科技成果逾千項。”
另外,圍繞本地化定制開發,外高橋造船還從建庫、建模到出圖,制定了各種應用指導、配置手冊等體系文件,形成了圖紙風格包定制、報表模板配置等圖表模板,實現了功能提升、適應本地工作流程的二次開發,先後發佈了結構、機裝、電氣等一系列設計標準。
“這些二次開發和設計標準的制定,為提高首艘國産大型郵輪的生産設計水準和實船建造能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外高橋造船副總經理、大型郵輪項目總建造師周琦總結道。
另外,外高橋造船還實施應用“三維一體化”設計技術,有效解決了郵輪項目技術引進、數據管理、多方協同等難點問題,保障了郵輪項目設計工作的順利推進。
結合郵輪項目的業務管理需求,外高橋造船還全面升級資訊化管理平臺,打通了設計、採購、物流、計劃管理、完工管理等環節的資訊化流程,推動供應鏈協同平臺、內裝工程項目管理平臺、集配物流體系和物資管控平臺、智慧廠區、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等一大批攻關成果落地。
手持訂單佔全球市場份額達五成,我國船舶業發展勢頭強勁
首艘國産大型郵輪出塢,是當前上海船企創造的一個亮眼成績。更令人欣喜的是,上海船企的成績還遠不止於此。
交船12艘、開工12艘、出塢12艘,這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三大船企——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的成績。
平均2.5天完成一個重要節點,上海三大船企造船生産全面加速。
6月,走進外高橋造船,只見這裡一派繁忙。這邊,剛剛交船;那邊,又有新船開建。巨大的船塢裏,停滿了正在建造的大型船舶。
2022年,上海三大船企完工交船48艘,交付的船舶中出口船舶佔比達98%,而且基本以高端船型為主。新接訂單72艘,累計手持訂單已達183艘,交船期已排至2027年。
有如此發展勢頭的,不獨上海船企,我國船企的“傳奇”還在繼續上演——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我國船舶工業經濟運作企穩回升,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穩中提質三大特點。統計數據顯示,1至3月,我國造船完工量917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151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3%。截至3月底,手持訂單量1145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5.6%。
進入第二季度,我國船舶業發展勢頭依然強勁。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發佈行業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我國船企手持訂單佔全球市場份額達到51.3%。
大國崛起,必經略于海洋,造船業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基石。如今,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加速,我國造船業正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當前,我國造船業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技術過硬、實力突出,發展動能強勁,呈現出蓬勃生機。從仿製引進到自主創新,我國造船業已經在國際賽道中跑出了加速度。
作為中國船舶工業的骨幹力量和海洋裝備發展的引領力量,中國船舶集團正緊緊把握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的歷史主動,以建造交付更多高品質、高技術船舶産品,為上海邁向全球航運中心和全球卓越製造基地貢獻更多力量。
中國船舶,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