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生活“減塑”?這些你都能做到
以竹代塑 從源頭將“減塑”進行到底
今天(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的口號是“減塑撿塑”,一個是減少的“減”,一個是撿起來“撿”。也就是提倡:減少塑膠製品使用;對被丟棄的塑膠製品,倡議撿起來,不隨地亂扔塑膠垃圾。
數據顯示,全世界總計生産出的90億噸塑膠製品中,約有70億噸成為塑膠垃圾。在浙江省安吉縣,當地通過推行“以竹代塑”的模式,從源頭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
在浙江省安吉縣報福鎮,民宿主理人陳南通正在填寫“以竹代塑”的補貼申請,今年2月份,當地出臺了以竹代塑新材料採購獎補辦法,對所有購買以竹為主料、輔料的産品進行50%的獎補兌現,最高獎勵1萬元。現在,陳南通把民宿內的牙刷、毛巾、梳子等用品全部替換成了“竹”元素。
安吉縣報福鎮民宿主理人陳南通:每年要用到的洗漱用品大概6000套,因為是一次性的,所以每年産出的塑膠垃圾也非常多。現在我們全部替換掉,還能拿到政府的補助來降低運營成本,也更加環保了。
除了民宿、酒店等地,其實塑膠用品在我們生活中並不少見,而在安吉,似乎都能找到竹材料的替代品。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當地的竹製品企業數量超過900家,縣財政每年還拿出2000萬元資金,鼓勵企業在“以竹代塑”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從最開始簡單的竹食具製造,到如今提取竹纖維素和木質素打造竹膜袋、竹吸管,安吉的“竹産品”已經遠銷國內23個省份和海外市場。
竹木製品企業負責人 梁峰暉:今年我們也在通過新的工藝,把竹子和其他材料創新融合,爭取打造出來更多更加耐用、更加精美的竹制産品。
安吉擁有100多萬畝竹林,年産毛竹50萬噸,當地利用林草智慧數據平臺,科學分析産業發展前景,培育生産可降解竹環保袋、綠色傢具等生態友好型産業。
安吉縣山旮旯竹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肖開琴:我們的産品剛好響應了以竹代塑的要求,一年能生産竹籃等100多萬套成品,産值在1000萬元以上,帶動周邊上百戶農戶每人平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
據了解,全球已知竹類植物1642種,我國就有800多種,竹林面積超700萬公頃。作為綠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目前我國已開發的竹産品種類超過1萬種,涉及衣、食、住、行等生産生活的各個方面。
包裝“瘦”下去 快遞“綠”起來
生活中,其實還有不少讓我們容易忽略的塑膠使用場合,比如快遞箱,在過去,過度包裝讓快遞箱變得越來越“胖”。對此,國家郵政局近年來持續加快推進快遞包裝減量化、標準化和迴圈化,從細節入手,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頻率。
在湖南郴州郵政快遞物流運營中心,這裡每天要“吞吐”超過11萬件快遞,快遞包裝上的塑制膠帶則是這裡使用頻率最高也是最基礎的輔助工具。和過去快遞箱“五花大綁”,一圈一圈纏繞相比,十字甚至是一字形式成了這裡規範包裝的新要求。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郴州市分公司營業員馮湘:現在的包裝比以前簡潔多了,以前可能一天用兩到三卷這樣的膠帶,現在一卷可以用兩天。
數據顯示,通過規範包裝,僅郴州這一家郵政公司,全年就可減少塑膠帶使用量超過720萬米。除了數量上的變化,膠帶的“品質”也在提檔升級,過去使用的是55毫米寬的快遞膠帶,無法完全降解,回收難度大,現在使用的45毫米“瘦身”可降解膠帶將更加輕薄。為了更好地將“減塑”進行到底,這裡還推出了全疊蓋式免膠帶箱,紙箱採用榫卯結構,利用物理力學原理實現零塑膠零膠帶。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郴州市分公司副總經理李宙東:現在這種免膠帶可迴圈的紙箱,大概佔比20%左右,接下來還會逐步地加大投放力度,讓這樣的環保快遞包裝成為主力。
今年,我國郵政快遞業將持續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低碳轉型,到年底實現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達到90%,深入推進過度包裝和塑膠污染兩項治理,使用可迴圈快遞包裝的郵件快件達到10億件。
除了快遞行業,各大商場、超市也是塑膠用品的主力軍,各地通過“不銷售塑膠購物袋”“提高全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價格”等方式,引導消費者使用自帶可迴圈使用購物袋、布袋等進行購物。記者走訪時發現,大部分市民都會通過自帶布制購物袋前來購買商品,由此可見,“減塑”理念,其實早已深入人心。
市民 曾強福:用布袋又環保、又牢固、又方便,隨身攜帶 ,那個塑膠袋到垃圾場很難銷毀,很不環保。
農膜回爐重造 減少塑膠增量
除了日常生活,農作物生産也有塑膠的身影。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要使用超過145萬噸農膜,佔全球總量的75%,而農用塑膠地膜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很難降解,殘留地膜更會使土地板結、農作物減産。如何有效處理農膜這把“雙刃劍”,來看記者在江蘇的探訪。
眼下,在江蘇徐州睢寧地區,當地的6萬畝大蒜接近收穫尾聲,這兩天,李集鎮村民卜凡榮正忙著組織人手採摘自家的30畝大蒜。除了大蒜,地裏這些守護農作物生長全過程的150公斤農用地膜也是卜凡榮的重點“收穫”對象。
睢寧李集鎮花廳社區大蒜種植大戶卜凡榮:上幾年每年都在減産,就是發現屬於地膜殘留的問題,農技人員説地膜如果不撿拾出來,直接會影響土壤變質,它會導致減産。
過去,廢舊農膜價格低、運輸路程遠,導致農膜隨意丟棄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幾年,睢寧縣在轄區範圍內建立了18個廢舊農膜回收點,覆蓋了當地100%的行政村,卜凡榮的廢舊農膜,只要拉到2公里外的回收點,就能以2元每公斤進行出售,而這筆錢,相當於她購買農膜總花費的15%。
睢寧縣農業農村局綠色發展科科長 胡永:全縣每年農膜的使用量在大約在1200噸,然後通過我們各鎮回收網點和社會上的廢品回收的網點共同回收,每年廢舊農膜回收量大約在1000噸。
回收之後的農膜處理,才是“減塑”的關鍵。記者在徐州一家資源再生企業看到,來自周邊5個省份的廢舊農膜,都會在車間內的全自動化造粒機里加工成塑膠顆粒或者切片,而這些二次再生的産品,將會運往下游企業生成地膜、大棚膜等繼續投入農田使用。
再生資源開發企業負責人 宋國平:農膜生産這個板塊,在我們廠佔比較大的一部分,光我們一家企業,每年就有3000噸左右農膜,在我們上下游體系進行迴圈利用。
目前,江蘇全省共有各級各類廢舊農膜回收網點1400多個、回收及加工企業超過100家,基本覆蓋主要用膜區域。預計今年廢舊農膜回收率將超89%,回收廢舊農膜量7萬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