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飛船“升級版” 開啟空間站新階段
5月10日,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成功進入太空,並完成與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的後向對接。隨後,神舟十五號航太員乘組打開貨運飛船艙門,按計劃開展貨物轉運等工作。
天舟六號任務是2023年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開局之戰,為中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揭開帷幕。從貨運飛船送達“快遞”到載人飛船高密度發射,進入新階段的中國空間站更加忙碌,也將有更多成果。
貨物裝載能力超7噸
天舟六號是中國改進型貨運飛船首發船,也是從天舟六號到天舟十一號組批生産的首發貨運飛船。作為改進型全密封貨運飛船,天舟六號是世界現役貨物運輸能力最大、在軌支援能力最全面的貨運飛船。
作為“升級版”的貨運飛船,“裝得多”是天舟六號的最大特點,其載貨能力由原來的6.9噸提升到7.4噸,讓中國貨運飛船的貨物裝載能力首次提升到7噸以上。
載貨能力的提高源於結構的優化。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為改進型全密封4個貯箱狀態,以天舟五號為基線進行了改進,將原非密封的後錐段更改為密封艙,以擴大密封艙裝載空間,提高密封艙貨物上行能力;取消了一層貯箱,原後錐段艙內設備調整至推進艙。
改進後的貨運飛船不但增強了常規貨物運輸能力,而且為超規格大尺寸大品質、嚴苛運輸保障要求等特殊貨物和試驗載荷運送提供了諸多便利條件,能夠為航太員提供更多物資,較好地改善航太員在空間站的生活品質。
隨著以天舟六號為代表的全密封型譜升級換代,天舟貨運飛船全密封、半密封半開放、全開放3個型譜結構更為合理、分工更為明晰:全密封型譜滿足空間站常規任務和日常需求;半密封半開放型譜突出大型艙外設備和試驗載荷運輸能力,主要執行應急維修任務;全開放型譜實現超大型試驗載荷整體運輸,支援空間站發展重大科學任務能力。
航太科技集團五院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副總指揮李志輝表示,與天舟五號相比,天舟六號的國産化元器件在規格比例和數量上均有較大提升。隨著上行運輸能力的提升,新批次天舟貨運飛船發射頻次由2年4發降低至2年3發。通過節約成本,降低了研製整個工程運作的費用,給空間站應用工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開展29項科學和應用實(試)驗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完成快速交會對接後,神舟十五號航太員將“快遞”轉運至空間站艙內。據了解,此次天舟六號裝載貨物約260件,上行補加推進劑700公斤,運輸物資總重約5.8噸,包括6名航太員在軌駐留消耗品、約700千克補加推進劑和多項實(試)驗載荷。與此同時,飛船還搭載了大連理工大學試驗衛星等多個項目和載荷,用於開展科學試驗和驗證。
中國航太員中心高級工程師、航太員系統副總指揮尹銳介紹,此次攜帶的航太員生活物資主要包括服裝、食品、飲用水等,其中新鮮水果重達71千克,約是天舟五號攜帶水果重量的2倍,可滿足神舟十五號和神舟十六號乘組的需求。
按照飛行任務規劃,中國空間站內將陸續開展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試驗等4個領域共29項科學實驗和應用試驗。
其中,在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中國航太員將在問天實驗艙生物技術實驗櫃內開展空間微重力環境對幹細胞譜係分化的影響研究、幹細胞3D生長及組織構建研究、蛋白與核酸共起源及密碼子起源的分子進化研究、微重力環境對細胞間相互作用和細胞生長影響的生物力學研究等4項科學實驗;利用夢天實驗艙艙外空間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裝置,開展空間輻射損傷評估科學與應用關鍵技術研究、極端環境微生物對空間暴露環境的耐受性及其機制研究、空間暴露環境下生命分子的光化學行為研究等3項科學實驗。
在空間應用新技術試驗領域,將利用問天實驗艙元器件與組件艙外通用試驗裝置,開展大型積體電路、新型半導體器件、光纖及光電子器件等元器件與部組件的空間環境效應試驗,為新型元器件與組件的研發以及空間應用與防護提供技術支撐。
載人飛船將保持高密度發射
今年4月15日,神舟十五號航太員乘組進行了第4次出艙活動,刷新了單個航太員乘組出艙紀錄。在4次出艙活動期間,神舟十五號乘組3名航太員在艙內艙外密切協同,先後圓滿完成了艙外擴展泵組安裝、跨艙線纜安裝接通、艙外載荷暴露平臺支撐桿安裝等任務,為後續開展大規模艙外科學與技術實驗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神舟十五號航太員乘組在軌期間使用由中國自主研製的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並取得成功;空間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裝置順利完成在軌試驗,首次實現該技術在軌驗證;夢天實驗艙燃燒科學櫃中的實驗系統成功執行首次在軌點火測試,為後續空間科學燃燒實驗項目打下良好基礎。
按計劃,神舟十六號乘組將於5月底進入太空,與神舟十五號乘組完成交接。在軌工作生活半年的神舟十五號航太員將於今年6月返回地面。今年,中國載人航太將按計劃執行兩船次返回、兩船次交會對接、三船次應急支援待命,涉及神舟十五號至神舟十八號共4艘神舟飛船。載人飛船任務將保持高密度、多船並行研製狀態,每半年發射一艘載人飛船成為常態。
劉 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