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綠色出行 低碳高效(傾聽)

2022-12-06 09:3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本報記者 王昊男 李俊傑 王明峰

  核心閱讀

  自行車專用路建設持續推進,新能源公交車加速推廣,軌道交通線網越織越密……各地深入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通過多樣化方式,提升市民綠色出行體驗,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推進實現“雙碳”目標,綠色交通大有可為。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打造高效銜接、快捷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積極引導公眾選擇綠色低碳交通方式;到2030年,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綠色出行比例不低於70%。

  怎樣提供高品質的綠色出行服務?如何增強人們綠色出行的意願?記者進行了採訪。

  騎車通勤,健康快捷成為新選擇

  已經73歲的岳清蓮,最近迷上了騎自行車,而這一切都源於她家附近的那條自行車專用路。

  “既能鍛鍊身體也能看看風景,每天不去騎上一圈,就覺得少了點什麼。”岳清蓮家住北京市昌平區龍澤園街道龍澤苑社區,退休前是一名司機。離她家不到10分鐘的路程,就是2019年5月31日開通的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

  全長6.5公里的自行車專用路,其中5.5公里為全封閉非助力自行車專用路,禁止行人、電動自行車及其他車輛進入,騎行限速為15公里/小時。

  “路兩邊都是綠植,還有各種景觀,讓騎行很享受。”岳清蓮坦言,其實對騎行這件事,家裏人一開始還有些擔心,“畢竟我年齡大了,家人怕不安全;後來知道我是在專用路上騎,才放下心來。”

  東起昌平區回龍觀文華路,西至海澱區後廠村路。這條自行車專用路,一頭連著著名的超大型居住社區,一頭接著北京的網際網路企業聚集地。騎車通勤,成為很多市民的優先選項。

  頭盔、手套、騎行服,加上酷炫的自行車,小張的騎行裝備看上去相當專業。作為一名網際網路從業人員,騎行是小張除工作外為數不多的愛好,“以前總是開車上下班,怎麼也得1個小時,現在騎車半個多小時就到了。”

  昌平區自行車專用路管理中心負責人劉爽介紹,像小張一樣,在自行車專用路上騎行的通勤群體,約1.16萬人。據統計,截至2022年11月底,自行車專用路上的累計騎行量已達649萬人次,日均騎行量4000—9000人次,平均騎行距離為3.8公里。

  “通勤時間相比開私家車、坐公交車分別節省32%和50%,年累計貢獻碳減排量超1500噸。”劉爽介紹,目前,自行車專用路正在進行東拓、南展施工,“建成後,將形成串聯昌平、海淀、西城的慢行系統,為更多市民提供低碳、高效的出行選擇。”

  綠色公交,轉型升級跑出加速度

  工作日一大早,出小區右轉,安徽省合肥市市民項凡直奔公交站臺。

  項凡坦言,以前坐公交車總感到不舒服。自從300路公交更換為新能源車,發動機的轟鳴聲沒有了,車輛起停更加平穩,就連車廂都變得寬敞,乘車舒適度大幅提升。如今,不光是日常通勤,週末,他也樂意乘公交出行。

  這得益於近年來合肥市積極踐行綠色出行理念,大力推廣使用新能源公交車。合肥市交通運輸局客運管理處負責人介紹,2018年起,合肥市新增、更新的公交車均採用純電動車型。至2020年末,合肥市中心城區公交線路營運車輛已全面實現新能源化。

  數據顯示,合肥公交集團目前在用的新能源公交車為3440台,佔比達98%。該集團技術管理部經理楊海兵向記者算了一筆賬:2021年,合肥市公交車輛累計減少排放15.57萬噸二氧化碳,“按一棵樹一年可以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來算,我們減排的二氧化碳相當於多種了850多萬棵樹。”

  深夜,走進合肥公交集團和平路充電站,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停放的新能源公交車。另一側,7台充電樁一字排開,充電工孫琳不停地在其間忙碌穿梭,刷卡、連接、充電。

  “每天夜裏,是充電工們最忙碌的時候。”楊海兵告訴記者,為合理使用電力資源,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他們正在推行“錯峰填谷”充電策略,儘量利用低谷電給回場公交充電。

  倡導綠色低碳出行,僅優化車輛能源結構還不夠,還要線上網優化上下功夫。

  合肥公交集團智慧指揮中心內,一塊巨大的電子屏上,實時顯示著合肥公交所有線網站點、客運量、車輛行駛情況等資訊。“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我們能夠實現線路運力的精準調配,給市民帶去最大便利,也有助於節能減排。”合肥公交集團營運管理部經理卜澤祥説。

  “下一步,合肥市將繼續在公交出行的‘小快靈’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推動公交車輛往小型化發展,擴大線網站點的覆蓋面,讓更多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搭上公交;另一方面,加快推動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兩網融合,解決沿線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難題。”合肥市交通運輸局客運管理處負責人説。

  軌道交通,織密線網釋放新活力

  空間主體造型融入“樹”的概念,墻面展現成都玉林片區街景風貌……走進成都地鐵8號線芳草街站,整個車站看起來清新脫俗。

  “以前從城南到城北要花1個多小時,現在坐地鐵只要半個多小時,出行更便捷了。”市民劉女士在成都生活多年,見證了成都地鐵從無到有再到加速發展的過程。

  近年來,成都積極推進軌道加速成網,線網規模快速增長。

  “成都已開通運營13條軌道交通線路,運營里程達558公里。未來,成都軌道交通線路還將不斷延伸,力爭‘十四五’末期,線網在建及運營里程突破1000公里,實現雙機場軌道交通直達,基本形成半小時軌道交通通勤圈。”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日益密織的軌道交通線網,讓地鐵通勤這一綠色出行方式,成為更多人的選擇。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成都軌道交通線網累計客運量突破90億乘次,歷史單日最大客運量超722萬乘次,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超60%,正點率99.99%,各項指標持續位居國內行業前列。

  成都地鐵的智慧化服務持續升級。成都軌道集團在國內率先全線網、一體化推行“智慧安檢、智慧票務、智慧測溫”,實現12條地鐵線路、287個地鐵車站所有閘機及安檢點全覆蓋,較傳統閘機檢票速率提高20%以上。智慧票務服務上線,市民乘客可享受成都地鐵全線刷臉過閘,優化乘客出行體驗。

  各項貼心服務也相繼展開。“目前,成都地鐵已有11條線路推出列車分區控溫服務,為孕婦、哺乳期婦女提供的地鐵母嬰室已超過80間,在部分車站增設乘客呼叫鈴,保障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乘車,提供無障礙預約服務。”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成都地鐵還將深化軌道與公交“站站融合”,增開5條旅遊專線、協調優化20余條公交接駁線;同步積極改善地鐵站點與周邊交通、商圈一體化銜接,完成14個“同站過街通道”車站功能改造,切實提升市民出行體驗。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06日 07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