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多國努力發掘農業文化遺産多方面價值(國際視點)

2022-10-19 09:2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本報記者 王傳寶 孔 歌 張 悅 劉 剛

  核心閱讀

  農業文化遺産具有重要歷史人文價值,是人類農業文明的精華,承載著各國的歷史文化,傳承著民族精神,對現代生態迴圈農業有著重要借鑒意義。當前,各國正努力加強農業文化遺産保護,進一步挖掘其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科技等方面價值,助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今年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倡議提出20週年。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至少要達到五項標準,即保障食物和生計安全,具有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多功能性,具有特有的農業知識體系和適應性技術,具有獨特的農業文化價值體系和社會組織,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土地及水資源管理體系。目前一些國家正通過原産地認證、派駐農業專家、塑造品牌等方式,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不斷推進農業文化遺産保護實踐。

  阿爾及利亞瓦德綠洲農業系統——

  保持鄉村原生態屬性

  在阿爾及利亞南部一條荒涼的沙漠公路上,陶菲克駕駛貨車載著滿滿一車番茄疾馳,準備將其送到約40公里外的集市售賣。陶菲克所在的村子叫杜德村,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地區,村子四週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人跡罕至。陶菲克的祖輩們沒有向這裡惡劣的自然環境低頭,憑藉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在大漠中建起一座綠洲,杜德村人得以在此繁衍生息。

  杜德村人建起的綠洲被稱為阿爾及利亞瓦德綠洲農業系統,從15世紀起,該農業系統就已經出現。當時,沙漠中的遊牧民族因地制宜,將獨特的水資源管理方法與沙漠知識相結合,在地下水源較淺的區域,挖掘10多米的深溝環繞四週,溝裏種植棗椰樹。牧民在高達30米的棗椰樹下種植果樹、蔬菜、藥材和灌木等,逐漸形成了多層結構的農業生態系統。研究人員發現,瓦德綠洲農業系統不僅解決了當地民眾的生活需求,而且在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像瓦德綠洲農業系統這樣的“人造綠洲”在阿爾及利亞有9500多處,分佈在撒哈拉沙漠腹地。儘管每座人造綠洲面積不大,一般不超過0.5公頃,但其獨特的景觀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增加了當地民眾的收入。

  自201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將阿爾及利亞瓦德綠洲農業系統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名錄以來,阿爾及利亞政府加大了保護力度。一方面扶持當地農業、商業和旅遊業發展,穩定綠洲居民的生計,避免綠洲被過度開發;另一方面採取措施保持綠洲內生産、生活的原生態屬性。政府派出農業專家長期駐紮在人造綠洲,對綠洲內的生活、生産活動進行科學指導,如杜絕使用化肥、農藥,限定飼養動物數量等,避免對綠洲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義大利翁布裏亞橄欖種植系統——

  原産地認證確保産品品質

  在義大利翁布裏亞大區特雷維鎮,一棵名為聖埃米利亞諾的千年古橄欖樹成了遊客們必到的“打卡”景點,人們還會前往特雷維博物館參觀和體驗當地的橄欖文化。當地人充分利用山地丘陵地貌,開創了橄欖梯田耕作系統,不但涵養了水源,還形成蔚為壯觀的景觀。特雷維鎮鎮長貝納迪諾斯佩蘭迪奧表示,橄欖樹林坡和相關産業正獲得越來越多的國際關注。

  翁布裏亞大區橄欖樹林坡主要分佈在阿西西和斯波萊托之間海拔200至600米的山坡地帶,這是因為海拔高度和光照度對於橄欖樹的生長和産量起著決定作用。該地區種植550萬棵橄欖樹,面積約2.7萬公頃,是翁布裏亞大區乃至整個義大利的橄欖主産區。“得益於農業活動與大自然之間的長期良性互動,該地區形成了可持續的生態系統和獨特的橄欖樹林坡景觀。”聯合國糧農組織2018年將翁布裏亞大區橄欖樹林坡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名錄。

  橄欖油的生産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活動。數據顯示,翁布裏亞大區目前有2.7萬個橄欖樹農場和270家油坊,每年橄欖油産量5500噸至1.1萬噸。帕特裏齊奧迪卡洛是當地一家橄欖樹莊園和橄欖油加工廠的負責人。他介紹,為確保橄欖製品的品質,當地政府採取了原産地認證制度,他的工廠生産的特級初榨橄欖油,就是最早一批獲得認證的産品。翁布裏亞大區較大的溫差增強了橄欖樹的“抗壓能力”,因此形成的酚類物質不但能防止果肉細胞退化,還保證了橄欖油的口感與營養成分,這裡出産的橄欖憑藉獨特的果香和口感深受消費者喜愛。

  目前,翁布裏亞大區共有5個認證區域,分別種植不同品種的橄欖,在香氣和口味方面有細微差異。當地還成立了一些行業聯合會,在維護橄欖油品牌形象、保證産品品質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消費者通過橄欖油瓶身上的編號標簽就可以追溯整個生産流程。

  韓國濟州島石垣農業系統——

  精心打造特色旅遊名片

  韓國濟州島是一座火山島,島上大部分地區土壤層很薄,還夾雜著石子,不適宜農耕。為防止土壤流失和大風對農作物的破壞,濟州島居民用黑色的玄武岩火山石在農田周圍建造了長達2.2萬公里的石垣。石垣是當地人與惡劣的自然環境鬥爭的成果。2014年,濟州島石垣農業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為防止大風對墻體的破壞,砌墻時石頭之間留有一定縫隙,弱化通過石垣的風力。在當地雕刻師喬歡真看來,石垣可以保護莊稼,保護人的生命不受侵害。“石頭對濟州人的生活和文化産生很大影響。”喬歡真説。韓國濟州大學學者姜慶熙認為,濟州島居民在漫長的勞動和生活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石頭文化,成為濟州島代表性文化。

  韓國十分重視農業文化遺産的保護和發展。政府在國家層面制定了重要農業遺産認定制度,向每處國家重要農業遺産所在地提供為期3年、共計15億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200.1韓元)的預算支援。濟州島石垣農業系統所在的濟州道政府委託第三方機構對石垣進行修復和維護。當地還開設免費的石垣農業系統培訓班,教授相關專業知識和石垣堆砌技術等內容。

  針對韓國遊客青睞文化遊、鄉村遊和體驗遊的特點,濟州道政府正把濟州島石垣農業系統打造成具有當地特色的旅遊名片。當地政府設計了8條有特色的石垣觀光路線,將歷史文化底蘊與海邊優美風景相結合,深受遊客歡迎。濟州道政府非常重視石垣農業系統的品牌塑造,設計了石垣標識和卡通形象,開設了專門的宣傳網站,舉辦石垣文化節,將傳統農業系統開發為旅遊資源。

  (本報阿爾及爾、羅馬、首爾、北京電)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19日 15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