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把公平正義送到群眾心坎上

2022-06-29 15:12: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

  把公平正義送到群眾心坎上

  光明日報記者 靳昊

  當天調解、當天履行,鄭大姐的心裏一下子亮堂了起來。

  原來,2022年5月的一天下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小古城村鄭大姐家的圍墻和電動門,被路過的大貨車不小心給撞壞了!心疼不已的鄭大姐趕緊拉住司機要求賠償,可雙方在賠償數額上爭執不下。

  這時,鄭大姐想起了去年村裏剛設立的大徑山“共用法庭”。“這是老百姓家門口的法庭,不如就去那兒調解調解?”説走就走!在調解員對事故損失清點梳理和釋法説理下,雙方終於達成一致,鄭大姐也拿到了應得的賠償款。

  人民法院既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又處於密切聯繫群眾、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線。2019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深刻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與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的實踐經驗,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建設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

  2022年3月,經過三年多不懈努力,集約整合、線上融合、普惠均等的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全面建成。源頭預防、非訴挺前、多元化解、繁簡分流,一站式糾紛解決鏈條為化解訴訟激增與司法資源矛盾這一世界性難題提供了有益經驗。

  繁簡分流,及時定分止爭

  收到房東退還的1500元押金,小楊心裏樂開了花,“真沒想到,這麼快糾紛就能得到解決”。原來,2020年年初,小楊租用了李某的一套住房。可不久後,得知自己要被公司派往外地工作,小楊便在合同規定時間內同李某協商辦理了退租手續。但是對於1500元的押金,李某一直推脫不退。

  無奈之下,小楊來到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多元解紛訴調對接中心,訴説了自己的遭遇。調解員在了解相關情況後,當即通過電話與李某聯繫並開展調解。聽調解員把法律規定和訴訟成本這麼一分析,李某也不再較真,很快通過微信轉賬把押金退給了小楊。至此,這場並不複雜的糾紛不用對簿公堂就得以化解。

  “天下無訟”“以和為貴”,這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歷來倡導的價值追求。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錢曉晨指出:“與訴訟相比,調解等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不拘泥于特定的程式,隨時隨地、線上線下都可以開展,有利於及時化解矛盾,讓正義提速。”

  為“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在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中,人民法院加快構建“法院+社會各界”多元共治格局。以法院調解平臺為載體,最高人民法院與中央有關單位、全國性行業協會建立自上而下覆蓋省、市、區的“總對總”訴調對接機制。目前,多元調解“功能表庫”已覆蓋勞動爭議、證券期貨、金融消費、銀行保險、智慧財産權、民營企業、醫療糾紛、價格爭議等眾多糾紛領域。截至2022年6月中旬,“總對總”合作單位入駐調解組織10901家、調解員30704名,訴前調解糾紛25.4萬件,調解成功率達66%。

  人民法院還積極拓展社會力量參與糾紛解決的空間,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調解員、工會、商會、行業專家、律師學者、退休法律工作者、基層幹部、網格員等參與調解。目前,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入駐調解組織7.3萬家、調解員32萬名,每分鐘就有51件矛盾糾紛成功化解在訴前。

  “從司法實踐看,案件的難易程度不一。如果繁案、簡案不分,放在同一跑道上,可能導致簡單案件辦不快、複雜案件辦不精。”最高法立案庭副庭長劉雪梅表示。為此,繁簡分流和速裁快審工作在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全面開展,對案件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審結合、快速解紛。2021年,全國法院60%以上民商事糾紛經引導開展訴前調解。法院訴前調解成功案件610.7萬件,同比增長43.86%;速裁快審案件871.51萬件,同比增長25.7%。訴前調解平均時長17天,速裁快審平均審理週期32天,較一審民商事案件縮短43%,極大節省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

  跨越時空,訴訟服務“不打烊”

  不久前,一起標的額為1.5億余元的保理合同糾紛,在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的委派調解下,雙方當事人最終“隔空”握手言和。

  “調解效果好、速度快,我們很滿意!”原告深圳某保理公司的代理人特別驚喜。不僅這項大額糾紛很快就得到了解決,而且通過線上平臺開展調解,讓他們少跑了很多路,訴訟費用也節省了一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化發展,提出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為實現更高水準的數字正義,人民法院著力推進現代科技在司法領域的廣泛應用,建成以網路化、陽光化、智慧化為特徵的“智慧法院”,不斷提升線上訴訟服務水準。

  當前,全國四級法院100%應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為人民群眾提供諮詢評估、視頻調解、司法確認、登記立案等一站式線上服務。2018年2月平臺上線以來,線上調解案件超過2600萬件,平均每個工作日有4.5萬件矛盾糾紛在平臺進行調解。四級法院立案、交費、保全、鑒定等事務100%“全程網辦”,半數以上案件做到“網上立、自助立”,讓訴訟服務“不打烊”。跨境網上立案系統為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等提供立案、委託代理視頻見證等服務,便捷高效的訴訟服務惠及各類當事人。

  “我們提供全流程線上訴訟服務,讓那些善於使用網路應用的群體,享有‘掌上辦事’的便利,但不會因為有了線上服務就忽視線下服務,更不會用‘指尖訴訟’‘雲上解紛’代替面對面的服務。”錢曉晨表示。

  人民法院訴訟服務大廳實現訴訟事務“一站通辦”,讓當事人打官司“只進一個門”。四級法院建立綠色服務窗口,幫助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現場或者線上辦理訴訟事務。跨域立案服務網點遍佈城鄉每一家人民法庭,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方便立案。據統計,到2022年6月中旬,全國跨域立案服務網點達1.3萬個,累計提供跨域立案服務15.36萬件。

  源頭治理,讓矛盾糾紛消弭于萌芽狀態

  6月18日,天空下著細雨,對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沙地鎮銀村的村民來説,這是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贛縣區人民法院沙地法庭的法官來到村裏一處果園,巡迴審理並當庭調解一起因果園租賃導致的賠償糾紛。“作為鄉里鄉親,應該多一份理解和體諒。”在法官的耐心調解下,雙方解開了心結。

  “贛縣區地處贛南山區,我們通過‘巡迴審判+庭後宣講’等方式,就地立案、就地開庭、當庭調解。”贛縣區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院繼承和發展蘇區司法優良傳統,赴偏遠山區巡迴辦案820次,把公平正義送到群眾心坎上,讓法治精神在鄉土社會紮根。

  “我國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法治建設必須抓前端、治未病。”錢曉晨指出,人民法院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積極參與黨委領導下的訴源治理工作,讓大量矛盾糾紛通過源頭治理消弭在萌芽狀態。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上線訴源治理系統,將人民法庭與基層治理單位、基層解紛人員線上整合,為矛盾糾紛源頭治理賦能。

  截至2022年6月22日,全國9954家人民法庭入駐調解平臺,線上對接55938家綜治中心、矛調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工會、婦聯、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基層治理單位,線上化解調解糾紛39388件,人民法庭在訴源治理中的“前哨”“堡壘”作用得到極大發揮。

  金融、建築、教育、網際網路、交通運輸、醫療衛生……人民法院將化解紛爭的觸角向重點行業領域延伸,針對多發易發糾紛,會同主管部門研究源頭治理舉措,預防面廣量大糾紛産生,避免矛盾激化升級。湖南法院在糾紛多發區域和行業領域成立1518個訴源治理工作站。四川法院建立工程建設領域聯動治理省級機制,形成司法與行政的良性互動。

  各地法院還積極入駐黨委政法委牽頭建立的矛盾調處中心,參與創建無訟鄉村(社區、連隊),建立訴訟服務站點,推廣“群眾説事”“法官説法”等做法,全方位構建法院參與黨委領導下訴源治理工作新格局。天津法院向市、區、街300多個社會矛盾調處化解中心派駐骨幹力量,實現矛盾糾紛整合聯辦。浙江法院推動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城鄉司法服務新格局,充分發揮司法在社會治理中的參與、推動、規範和保障作用。

  2021年,全國法院60%以上民商事糾紛經引導開展訴前調解。法院訴前調解成功案件610.7萬件,速裁快審案件871.51萬件。

  截至2022年6月中旬,全國跨域立案服務網點達1.3萬個,累計提供跨域立案服務15.36萬件。

  2018年2月以來,人民法院線上調解平臺調解案件超過2600萬件,平均每個工作日有4.5萬件矛盾糾紛在平臺進行調解。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