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根在祖國,同心同行:香港同胞的家國情懷

2022-06-29 14:30: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夏日的金紫荊廣場,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巍然矗立。碑文記述了25年前那個“回家”的不眠之夜:“海內外各國嘉賓觀禮者數千人,國旗區旗高揚,歡聲雷動,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山海重輝,誠劃時代之壯舉也!”

  時光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風雨兼程,香江故事寫下非凡篇章。“我是中國人”,成為越來越多香港同胞發自內心的認同。

  樹高千尺終有根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即使在鴉片戰爭後被英國佔領,仍是中國領土。”“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回歸祖國。”……去年9月2日開學伊始,香港漢華中學30多名中四學生懷著期待的心情,開始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第一課。

  “這一課加深了我對國家的了解和認同。”漢華中學學生洪悅自豪地説,“現在我更加願意説我是中國香港人,這是一份榮耀。”

  樹高千尺終有根。明白根在哪,心就有了歸宿;培根固本,幼苗才能長成棟樑之材。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加快教育領域正本清源步伐:中國歷史列為初中獨立必修科;通識教育科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重視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同;2022/2023學年起,公立學校新聘教師均須通過基本法測試……

  “推動國民教育,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感,是理所應當的,也是民心所向。”香港培僑中學教師穆家駿説,他的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2021年,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國旗及國徽(修訂)條例》。今年起,全港中小學每個上課日和重要節日都升挂國旗,每週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同時奏唱國歌。

  今年7月1日開始,香港警隊將全面轉用中式步操。配槍貼胸、昂首正步的升旗手們使用普通話密碼。目前,金紫荊廣場每天的升旗儀式已改用中式步操,吸引不少市民扶老攜幼到場觀看。

  一名香港網路博主興奮地發文表示:“看到香港警隊改用中式步操,作為一個中國香港人,感到好驕傲!”

  維多利亞港畔的西九文化區,一座狀似方鼎的巨型建築面朝大海昂然矗立,金色外墻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這就是新落成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914件珍貴文物,將於7月初在這裡向公眾展出。消息一齣,短短幾天內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門票已預售出逾5萬張,香港市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由此可見一斑。

  祖國是源,祖國是根,香港同胞對國情的了解在不斷加深。

  去年以來,“時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動、建黨百年偉業主題展、《國家相冊》圖片展等大型活動相繼在港舉辦,《長津湖》等主旋律電影走進香江,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輝煌歷史和偉大成就深深震撼了香港觀眾,引發強烈共鳴。

  “中國路,真的不容易。中國夢,請繼續堅持!”一位香港市民參觀《國家相冊》展覽後在明信片上留言。

  “歷史有一種感召的力量,激發香港同胞尤其是年輕一代積極參與到國家發展進步和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香港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説。

  “家人有事,怎麼能不幫手”

  “還記得那個地動山搖的日子,是您舍生取義讓我們在死亡的邊緣挺起脊梁,是您把我們從死神手中拉出給予我們重生的機會。”仁青措毛等3名藏族孤兒寫下如泣如訴的話語,緬懷為救援她們而獻出生命的香港志願者黃福榮。

  2010年4月的玉樹地震中,黃福榮因搶救被困人員不幸遇難。“孩子和老師救出來了沒?”這是被壓在重重瓦礫中的他,見到救援人員時的第一句也是人生最後一句話。

  黃福榮的故事,訴説著香港同胞與內地人民血脈相連、骨肉相親的深情。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後不到10小時,香港就組建了醫療隊奔赴災區。不到24小時,特區政府搜救隊和香港飛行服務隊出動。不到3天,銅鑼灣、尖沙咀等鬧市密布各慈善組織的捐款攤點。

  去年夏天,“90後”的香港中學英文教師吳智匯在新聞中看到河南發生嚴重水災後,立即通過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的賑災專戶向災區捐款。“能為河南受災同胞作點實際貢獻,我感到很欣慰。”

  回歸祖國25年來,香港每次遇到困難,都會得到祖國堅定有力的支援,來自家的溫暖感動香港人心;而內地每次遇到自然災害,也無不牽動著香港同胞的心。

  “我們是一家人,家人有事,怎麼能不幫手?”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吳換炎動情地説。

  2021年,一部由香港無線電視製作的紀錄片《無窮之路》“圈粉”無數。記者陳貝兒和同事們歷時3個月,走進內地14個曾經深度貧困的地區,用鏡頭見證脫貧攻堅的歷史成就,將震撼世界的中國減貧故事展現給觀眾。紀錄片在香港播出後,大獲好評。

  陳貝兒因此榮獲“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但她卻説自己才是被感動的人。説起拍攝中的見聞,陳貝兒多次落淚。她説,那段時間她看到了國家根除貧困的決心,看到了不屈不撓的人民,看到了與命運抗爭的精神,“他們感動了我,也激勵著我”。

  “紀錄片非常真實、接地氣,國家在扶貧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無數人付出的心血汗水,令人敬佩。”香港特區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謝曉虹説,許許多多香港人為這部片子感動,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在廣東生活久了,覺得這裡是我的第二故鄉。”在香港長大的梁綽言,自小立下學中醫的志向。2016年,他來到廣州中醫藥大學深造,學習中醫。每逢長假,他就和朋友到全國各地旅遊,飽覽秀美山川,體驗民俗文化。

  現在,在廣州中醫藥大學讀研的梁綽言成了港澳新生的“嚮導”,帶他們熟悉學校的教學實踐,幫他們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活。

  最近幾年,許多香港年輕人做出了與梁綽言一樣的選擇,赴心儀的內地高校就讀已不是新鮮事。統計顯示,今年通過各種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中學畢業生有13190人。截至去年5月,在廣東的港澳青年創業團隊接近600個,從業人員超過4000人。

  “祖國和香港的未來,寄託在年輕一代身上。希望你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學點歷史,多了解點國情。”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香港“少年警訊”成員回信,勉勵他們錘鍊本領,早日成才,以實際行動服務香港、報效國家。

  山河遼闊,同心同行。當香港青年將目光投向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他們發現人生的舞臺更加寬廣。

  “請保持一米距離”“請戴好口罩”……今年1月,深圳市福田區福保街道辦事處公務員黃科毅,連續多日值守在核酸檢測點。他于2018年從香港到暨南大學求學。“經歷了疫情,目睹很多內地公務員在一線抗疫,給我很大觸動。恰逢深圳定向招錄來自港澳的公務員,我就報名了。”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研究推進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2020年,深圳市在專項招錄公務員考試中首次設置5個定向港澳選拔職位,吸引了446名港澳人士報名。

  邁步跨過深圳河,此心歸處是吾鄉。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正在內地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對香港人而言,祖國是遮風擋雨的家園,是力量的源泉,是成就夢想的廣闊舞臺。

  回歸祖國25年來,香港與內地守望相助、攜手並進,家國情懷在一代又一代香港人之間傳遞。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這首在內地廣為傳唱的歌曲,如今時常會在香港街頭響起,成為越來越多香港人熟悉的旋律。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