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戰疫錄)上海出臺“方艙處置標準” 努力實現迴圈利用、資源再生、安全處置
中新網上海5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19日 ,方艙關艙後全流程處置的技術標準——《方艙拆除物收運處置技術標準》(以下簡稱“方艙處置標準”)在上海市質監局網站備案、生效。
編制過程中,城投集團旗下上海環境技術團隊會同武漢城管委、高校院所、行業專家等廣泛開展調研交流,認真汲取經驗,並結合上海實際情況重點分析;團隊參考了關於方艙的國家聯防聯控機制文件、標準規範等。最終,“方艙處置標準”考慮了方艙關艙後到恢復功能前的全作業流程和管理要求,將標準適用範圍向終末消毒和評估、環境監測兩頭延伸。
方艙處置標準除了結合上海疫情防控特點,細化提出了方艙終末消毒和評估驗收外,還量化分析了拆除內容和順序要求,以及拆除物儲存、運輸、處理處置等全品類、全流程要求。基於迴圈利用、資源再生、安全處置的技術路線,該標準還科學制定了不同類型方艙的拆除物産生量計算方法,在衛生、安全、有序、環保的原則指導下,強調方艙拆除物“應用盡用”。
曾作為方艙醫院的場所如何恢復原有功能?臨時搭建的方艙如何安全、衛生、高效的拆除、收運、處置……針對這些棘手問題,上海環境于5月初緊急啟動企業標準編制任務,成立了以環境設計院為主的標準編制團隊。據了解,一項標準的出臺,一般需經立項申請、啟動會、徵求意見會、審查會、申報審批備案、最終發佈等多個環節,一般歷時1年左右甚至更長。即使在啟動標準審查緊急程式下,仍需3個月到半年時間。然而,本輪疫情,上海方艙醫院的建設數量和依託設施情況與武漢或其他城市都大不相同;加上儘快恢復場地功能等急迫需求,其他城市的經驗做法和常規週期無法參考,上海必須制定出一套系統性、精細化、科學化的處置標準。
上海環境方面當日介紹,技術團隊在系統分析方艙設計圖紙的基礎上,深入方艙現場調研,積極與環衛、疾控等主管部門以及方艙設計、建設單位交流諮詢,邀請多位環衛、疾控、建設等領域專家進行標準審查,匯集了10余家單位書面反饋意見及上百條專家意見,經過10多次內部討論和標準審查會等流程。
技術團隊調研發現,由於方艙類型多樣,除了通用的傢具和家電等配置外,其他差異化的設施設備配置也帶來消殺和回收利用方面的差異化需求。技術團隊在“方艙處置標準”中提出,針對學校、商務樓宇等敏感場所,應選擇對人體無影響和對環境無殘留的過氧化氫消毒産品;針對有精密和貴重的儀器設備的方艙,也將在整體消殺前加強對儀器設備的保護並在後續增加專門消殺環節。
據介紹,為避免作業過程中的拆除物無序存放、人員密集風險、時間效率滯後等問題,“方艙處置標準”還提出了分類分區分時的邏輯主線,強化了整個作業流程和技術應用的科學性。對於消殺後鑒定不存在潛在污染風險的廁所、熱水器、床等設施設備,“方艙處置標準”建議直接重復利用;對不能直接迴圈利用的物資,即磚塊、混凝土塊、彩鋼板等建築垃圾,送入建築垃圾處理廠進行資源化利用;對於低價值的泡沫、木材等,進行回收利用;對於醫廢垃圾、專項生活垃圾等,則進入末端專業設施安全焚燒處置。方艙處置標準對於方艙醫院“退役”後的處理處置,真正做到確保安全、分類分級,也體現了節約資源,實現低碳、綠色發展的理念。
下一步,上海環境將抓緊推進團體標準、地方標準的編制和報批工作;通過一系列標準的制定,將為上海方艙醫院拆除、消殺和資源化利用提供技術依據,促進方艙醫院“退役”後迴圈利用、安全處置,為上海儘快恢復正常秩序提供技術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