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紫金e評:讀懂群眾這本“書”

2021-12-02 16:37:00
來源: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字號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懈努力。”踏上新的征程,黨員幹部應秉持“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姿態,一如既往地心繫群眾、熱愛群眾、服務群眾,讀懂弄通“群眾”這本書,以苦幹實幹書寫嶄新的為民篇章。

  “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幹部對群眾有多真,群眾對幹部就有多親。讀懂群眾這本“書”,首先得心裏裝著群眾。只有放下自己的“架子”,擺正自己的“位置”,才會實現“雙向奔赴”,贏得群眾的認可與信任。現實中,少數黨員幹部宗旨意識淡薄,走訪基層時習慣“坐著車子轉一轉,隔著玻璃看一看”,面對群眾訴求打“官腔”、講“官話”,導致黨群幹群關係逐漸疏離。産生上述現象根本原因在於“官本位”思想作祟,沒有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放下“官架子”,需要發揚“三省吾身”的作風,時刻檢視自己是否弄明白“我是誰”的立場問題,是否搞清楚“為了誰”的宗旨問題,是否想透徹“依靠誰”的方法問題,自覺打掉心裏的“小九九”,在新征程上紮實踐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莊嚴承諾。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讀懂群眾這本“書”,還得深入聯繫群眾、緊密貼近群眾。只有捲起褲腿、腳沾泥土,深察民情、遍訪民意,才能切身體驗人民群眾的甘與苦,從而理清工作思路、提升服務效果。焦裕祿走遍蘭考120多個生産大隊,總結出治理“三害”的方法;孔繁森跑遍阿裏98個鄉鎮,苦思發展良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掌握現狀的“顯示屏”,是反映意願的“直通車”,同時也是發現問題的“預警器”。黨員幹部應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多走出辦公室,多深入群眾中,在百姓身邊真聽、真看、真感受,真正摸清群眾想什麼、憂什麼、盼什麼,從而掌握“一手資料”、制定“科學方案”。

  “人心是桿秤,口碑賽金盃。”群眾的口碑是檢驗黨員幹部履職成效的重要“參考係”。踐行為民宗旨,不是看口號喊得有多響,而要看究竟為群眾辦了多少實事、帶來多少實惠。青年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時,與當地群眾同甘苦共患難,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掏地、挑糞、推土等苦活重活樣樣做,贏得老百姓的愛戴。“利民之事,絲發必興。”讀懂群眾這本“書”,關鍵得時時想著群眾的利益、事事贏得群眾的滿意。黨員幹部應挺起擔當脊梁、拿出實幹勁頭,把答應群眾的事情,放在心頭、擺在案頭、抓在手頭,真真切切用心、實實在在出力,靶向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堅決不當“甩手掌櫃”、不開“空頭支票”,通過一件件辦成的實事贏得群眾的口碑。(葉林 劉阿敏)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