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核心閱讀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新的征程上,要不斷深化對改革開放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確保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不斷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改革開放走過波瀾壯闊的歷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推動我國實現了從落後時代到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新的征程上,我們要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在總結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黨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革的過程,沒有固定、唯一的模式,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明確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使科學社會主義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生機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都是通過改革開放突破困局、不斷走向新的成功的。改革開放打破了僵化保守思想觀念的禁錮,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面貌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打破了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讓農村和城市競相迸發出無窮的活力和創造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環境發生的廣泛而深刻的變化,面對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問題導向,聚焦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激發人民首創精神,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走實走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不斷提高。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
改革開放讓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改革的浪潮勢不可擋;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開放的大門逐步開啟。到2010年,我國經濟總量的世界排名從1978年的第十一位躍升至第二位,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和世界最大貨物出口國。與此同時,我國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容易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繼續推進改革的複雜性、敏感性、聯動性前所未有。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佈局,全面深化改革大刀闊斧、攻堅克難,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領域的一系列重大改革紮實推進,各項便民、惠民、利民舉措持續實施,使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決議》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整合、全面深化的轉變,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經濟深度衰退的背景下,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內生産總值突破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佔世界比重提高到17.4%。
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準躍上新的大臺階,探索出了適合本國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産生,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壯大。”《決議》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征程上,我們要不斷深化對改革開放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確保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不斷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準確把握改革開放的方向、立場、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40多年來,改革開放在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下向前推進。由於方向正確、方法科學、駕馭得當,改革開放始終沿著正確道路不斷前進。新的征程上,無論改什麼、改到哪一步,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能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能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不能變。
堅持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保證改革開放不斷向前推進的指南針、定盤星和壓艙石。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了改革開放的航船始終沿著正確航向乘風破浪。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的事業,人民首創精神為改革開放提供源源不斷的智慧和力量。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摸著石頭過河,符合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過程,符合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辯證法。”摸石頭就是摸規律,是先試驗、後總結、再推廣的不斷積累的過程。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局部與全局、治標與治本、漸進與突破的關聯性和互動性明顯增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的重要性明顯提升。我們要繼續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處理好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的關係,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配套,注重各項改革協調推進,使各項改革相得益彰,發生“化學反應”,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改革開放之初,雖然面對著重重困難和挑戰,但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謀劃了分三步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克服了把市場和計劃對立起來的觀念,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糾正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衝突的觀念,明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等等。實踐證明,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就能有效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不斷取得改革開放新成就。
統籌發展和安全。發展和安全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開放和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統籌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國家安全和塑造國家安全。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我們必須增強鬥爭精神、提高鬥爭本領,落實防範化解各種風險的領導責任和工作責任,注重防範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風險,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證。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02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