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體會勞動者的不易 尊重勞動者的勞動
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
“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一個勞動者的節日,不只是假期和休閒那麼簡單,切實保障勞動者的權益,讓勞動者得實惠、享榮光,是一個國家所能給予的最好禮物。近日,北京一位副處長體驗送外賣、當網約車司機的新聞幾番衝上熱搜,不少網友紛紛點讚,“挺心酸也挺真實,只有體驗過,才知道不容易,才懂得委屈。”
腳下有泥,心裏有底。社會分工不同,多傾聽各行各業勞動者的聲音,多點換位思考,多些“感同身受”,才能更加體會勞動者的不易,制定出更加貼心的政策。而尊重勞動者的勞動,給予每一位平凡的勞動者應有的尊嚴,也應該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取向。
實際上,黨的十八大以來,從著力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到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再到將就業列為“六穩”工作、“六保”任務之首,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維護和發展了勞動者各方面利益,捍衛了勞動者尊嚴,也讓勤勞致富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當下,隨著資訊技術與網際網路的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迅速,零工經濟日益壯大,勞動者固定地從屬於某一企業的傳統用工模式的比例逐年下降。隨之而來的是,勞動者的權益保護也呈現出變化。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建立在標準勞動關係之上的,滴滴司機、外賣騎手、網路主播等靈活從業者的勞動權益保護尚顯不足。另外,部分勞動者無薪加班成了常態。那麼,如何既保障快遞員、網約工等新就業群體的合法權益,又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應該説,目前社會各方正在積極應對。比如,快遞員榮獲“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勞動模範”等稱號,正是從制度層面認可平臺勞動者的勞動價值。針對勞動關係認定難問題,一些地方的司法部門在認定標準上強化實質要件、弱化形式合規,以判例形式,為部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有效的司法保護。針對勞動保護不足的難題,有的地方強化勞動監察,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倒逼平臺企業自我約束。與此同時,相關平臺企業也在嘗試建立雙向溝通機制,調整演算法與平臺規則。比如,針對副處長在送外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相關平臺已明確表示要逐步取消對騎手的逐單處罰,並將繼續努力提升騎手體驗。
“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涵養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為保障勞動者權益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不斷提升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不僅是勞動者與用工方的合作共贏,也是在贏得一個國家的未來。(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