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為世界不斷作出更大貢獻的75年
2020年9月22日,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開幕。圖為聯合國總部外景。中新社記者 馬德林 攝
【編者按】
2020年是聯合國成立75週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與國際格局的深刻演變和史無前例的新冠疫情産生歷史性交匯,人類社會再次面臨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秩序、對未來發展道路和前景的重大選擇。以此,海外網推出聯合國成立75週年系列評論。此為二評。
“75年前,中國為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支援建立了聯合國。今天,秉持同樣的擔當精神,中國積極投身國際抗疫合作,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貢獻中國力量。”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強調。聯大一般性辯論被稱為“世界領導人會議”,在這場全球矚目的“重頭戲”上,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展示了中國繼續做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的堅定決心。
聯合國發展的75年,也是中國不斷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的75年。
1945年,董必武等中國代表在《聯合國憲章》上鄭重簽字,把漢字留在了憲章簽署區的第一行;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加入使聯合國的普遍性顯著提升;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在世界婦女事業發展史上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2017年,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全面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聲音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共鳴……一個個珍貴的歷史畫面,正是中國全面參與聯合國發展事業的一個個注腳。從有限參與到全面參與、從貢獻人力和財力到提出理念和倡議、從參與事務到設置議程,聯合國見證了中國影響力的日益提升,也提供了觀察中國與世界互動的生動樣本。
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堅定不移。在二戰余燼中誕生的聯合國,自成立伊始就將“欲免後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視為己任。而從近代戰火中涅槃重生的中華民族,亦深感和平來之不易,以實際行動打造世界和平穩定之錨。30年間,4萬餘人次中國維和人員以國之名、為和平出征,中國“藍盔”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力量。中國積極參與朝鮮半島核、伊朗核、阿富汗、緬甸、中東、敘利亞等重大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不斷探索和實踐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之道。
促進共同發展,中國砥礪前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也是聯合國的兩大支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對全球發展事業作出重大貢獻。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讓8億多貧困人口脫貧,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2020年,中國將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中國不僅致力於解決14億人的溫飽問題,還積極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經驗和機遇。中國不斷深化“一帶一路”倡議同2030議程對接,促進世界各國共用繁榮發展。
支援多邊主義,中國矢志不渝。多邊主義是聯合國憲章的核心價值,也是聯合國體系的發展之基。中國加入了幾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加入了500多項國際公約,堅定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全球治理體系。大疫當前,中國再次踐行了對多邊主義的承諾: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發起的全球人道應對計劃,發起了新中國以來最大規模的人道主義行動,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緊急物資援助。尤其當一些國家大搞“疫苗民族主義”時,中國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産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出中國貢獻。在實實在在的行動中,中國倡導的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越來越深入人心。
一個走向民族復興的東方大國,對世界秩序究竟意味著什麼?中國參與聯合國事業的實踐已經給出清晰答案。新興大國必然暴力挑戰國際結構的“大國政治悲劇”邏輯,在中國這裡出現了不同走向。中國對全球事務的參與從一開始就是合作性參與,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同時,尊重國際制度並參與多邊規則。無論是經濟、政治安全領域,還是社會文化領域,中國都開展了以參與為意願、合作為目標的實踐活動。中國選擇了正面、積極地參與到國際體系之中,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重要成員,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部分。
75年前,建立聯合國的創始者經歷了一場大流行病、全球大蕭條、種族滅絕和世界大戰。他們知道不和諧的代價和團結的價值。今天,世界也處於一個恰似1945年的緊要關頭。此次疫情不僅是警鐘,也是對世界應對今後各種挑戰的一次綵排。歷史的重量壓在每一個國家肩頭,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早已作出鄭重選擇: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海外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