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黃河情】山東濟南:兩岸齊飛 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2020-09-23 20:34: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記者 田雨棣):有著2600年建城史的濟南,南依中華第一山——泰山,北枕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東西狹長的濟南,對北跨發展有著迫切的現實需求。2018年以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中國(山東)自由貿易區三大國家戰略在濟南交匯疊加,為泉城擁河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9月22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網路主題活動走進泉城濟南,探訪華山湖濕地公園、鳳凰黃河大橋、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等地,實地感受濟南從“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闊步邁進的鏗鏘步伐。

  推動黃河沿岸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

  位於黃河以南的華山曾是濟南的第一名山,擁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厚的歷史文化。西元1295年,趙孟頫在家鄉湖州與好友週密宴飲,他讚美濟南山川之勝,憑著記憶勾畫出濟南鵲華二山之勝,這就是著名的鵲華秋色圖。

  近代以來,黃河改道後的決溢氾濫、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粗放發展引發了濟南北郊生態巨變,華山不復往昔,濟南也失去了一大名勝。

  2017年,濟南啟動華山歷史文化濕地公園建設,挖湖蓄水、治理黑臭水體,打造泉城新名勝。如今的華山歷史文化濕地公園重現“茲山何秀俊,綠翠如芙蓉”“濼水飛綃來野岸,鵲山浮黛入晴天”美景,成為濟南第四大名勝。

  據悉,近年來,濟南依託標準化堤防做好生態文章,推動黃河沿岸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在171公里黃河兩岸栽種林木近500萬株,黃河風貌帶初具規模。

  加快建設跨黃河通道

  為了更好地加強黃河兩岸聯繫,助力先行區建設全面提速、助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濟南在建和近期擬建9條過黃河通道。“十四五”期間,市區過黃河橋隧通道數量將實現翻番目標。主城區(齊河黃河大橋—濟陽黃河大橋)範圍內,總通道數達18個,平均間距3公里,黃河將成為濟南真正的“內河”。

  濟南鳳凰黃河大橋是“濟南跨黃河通道規劃”中先期實施的“三橋一隧”通道的組成部分,是實施濟南市城市發展“北起”戰略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濟南將來鋪設的首條有軌電車從新東站出發後,向北經先行區最終到達濟陽區,線路上就將充分利用鳳凰黃河大橋上預留的軌交通道。到時,乘客可以乘坐有軌電車,欣賞“黃河落日圓”美景。

  目前,鳳凰黃河大橋主橋鋼箱梁總拼已經竣工,預計明年年底達到通車條件,建成後將是世界上橋面最寬的特大型組合鋼箱梁橋。

  打造黃河流域科創新高地

  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濟南市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創新體制機制,推行全員崗位聘任制,建立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先行區著力打造“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務、新消費”四大産業生態體系,建設一區兩城六園。其中,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是先行區科技創新的硬核力量和産業發展的急先鋒。此外,先行區出臺了促進産業發展十條政策,讓科技創新成果順利推向市場。

  濟南黃河北,一台動能轉換的“發動機”正蓄勢啟動,將為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輸出源源動力。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