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非洲觀察丨“後疫情時代”中非合作前景廣闊

2020-08-15 11:04: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疫情之下,非洲多國經濟萎靡不振、失業率屢創新高。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嚴重影響,中國和非洲的學者和專家表示,期待中非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繼續加強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本期非洲觀察,聚焦“後疫情時代”的中非合作。

  △“一帶一路”重點項目肯亞拉穆港項目

  南非前外交官:中國是數字經濟的先驅者和領頭羊

  南非國際關係合作部前外交官格特格勒布勒日前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是非洲值得信賴的寶貴朋友,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為非洲建設大量基礎設施,極大地促進了非洲大陸的經濟發展。

  △南非國際關係合作部前外交官格特格勒布勒(右)

  中國和南非兩國今後可以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繼續加深雙邊科技創新合作,共同實現“後疫情時代”經濟可持續發展,為中南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注入新動力。格特説,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南非提出的基建六大優先領域之一。南非十分重視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機遇,拉馬福薩總統去年專門成立“第四次工業革命總統委員會”,為南非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政策建議和戰略規劃。中國作為數字經濟的先驅者和領頭羊,以新興技術帶動經濟強勁增長,值得非洲學習。期待兩國以此為契機,繼續加深雙邊科技創新合作,共同實現“後疫情時代”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專家:危機中尋找契機 中非科技合作的新重點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科技問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劉星喜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當下,聯合抗擊疫情成為中非雙方深化科技領域合作的首要任務。中非傳統友誼深厚,科技交流合作基礎良好,雙方應在危機中把握中非科技合作新契機,在互惠中構建中非科技合作新機制,並構建多平臺合作為中非科技發展護航。

  △中國企業幫助非洲國家建設新冠病毒“火眼”實驗室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中非科技合作研究愈發蓬勃發展,中非科技合作與交流新機制正不斷建立。將我國的科技優勢領域服務於非洲,可使中非科技合作實現彼此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中非合作莫三比克萬寶農業項目水稻喜獲豐收

  比如,非盟科技發展戰略確定農業技術和農業産品技術發展為重中之重,而中國以農業大學科研為關鍵攻關手段,以農業試驗田為特色的農業科技實踐活動,可以作為中非農業科技合作的重要手段。一是,通過選派中國農業優秀科研人員前往非洲實地考察、合作研究,著重解決事關非洲農業發展的培育、播種、收割問題。二是,以非洲農業現狀為背景,選取有利於非洲農業發展和農業生産的中國農業科技成果移植到非洲,加強技術增值,擴大農業關鍵技術更大範圍推廣運用。“一帶一路”倡議在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中非合作也必將不斷走深走實,並使中非人民有更大的獲得感。

  專家:中非醫療衛生合作的長遠謀劃

  △非洲問題資深研究專家劉鴻武

  非洲問題資深研究專家劉鴻武表示,中非醫療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典範,中非合作抗疫惠及中非雙方,也貢獻於世界。中國提出和實施的衛生合作的重大舉措,無論是對當下非洲抗擊疫情還是實現經濟社會長遠發展,都可謂意義重大,因而贏得了國際社會和非洲國家的高度讚賞。

  為切實推進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中非雙方還需要在未來合作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協作,創新思路。具體來説,中非雙方應該重視從如下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一是非洲各國國情有所不同,需要對不同的非洲國家採取不同的援助與合作舉措,才能有效提升援助與合作的效益。

   二是中非醫療合作需要標本兼治,立足當下,著眼長遠。既以應急舉措為非洲國家遏制疫情蔓延提供急需的抗疫物資,同時又要立足長遠,通過與非洲國家的有效溝通,發揮非洲國家的主觀能動性與參與性,從提升非洲國家的基礎醫療衛生條件與發展能力的角度開展援助與合作。

  三是無償人道主義援助與市場化投資貿易可雙向推進,形成互補結構,增大援助成效和可持續性。在中非經貿合作和“一帶一路”框架下,應進一步加大中非在醫療衛生産業與健康消費産品、醫療資訊網路建設等方面的合作,鼓勵中國企業積極拓展非洲醫療器械生産、藥品準入、醫院建造、衛生健康服務的産業化合作力度。在保障基礎的人道主義援助順利實施的同時,創新模式,擴大主體,通過市場化的可持續舉措推進非洲國家的醫療基礎産業發展,這對非洲醫療衛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長遠的根本意義。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