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區擬建19條水鳥生態廊道
珠三角地區擬建19條水鳥生態廊道(央廣網發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近日,廣東省林業局正式印發《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規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從今年開始,珠三角地區將陸續建設19條水鳥生態廊道,計劃至2025年,廣東將全面建成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構建完善的水鳥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維持區域生態系統安全和穩定,推動生態文明和高品質大灣區建設。
珠三角地區擬建19條水鳥生態廊道(央廣網發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珠三角地區內森林資源、濕地資源豐富、植被茂盛、水系發達,濕地資源呈“點、線、面”的空間格局特點,使得水鳥在珠三角地區內的聚集區呈現“城市公園為點、以珠江沿岸為線、以海岸帶為面”的分佈特徵。在珠三角地區內,大型的水鳥聚集區,主要分佈在深圳後海灣,珠海淇澳島、橫琴島,新會崖門、臺山鎮海灣等區域。據調查,珠三角地區內水鳥126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物種10種,列入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附錄物種4種,廣東省重點保護物種23種。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的水鳥中,遷徙鳥類有87種,佔總數的69.05%,在這些水鳥中,特別是雁鴨類、鷸類、鷗類、鷺類等構成東亞鳥類遷徙路線的主要成分。
珠三角地區擬建19條水鳥生態廊道(央廣網發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規劃》以保護珠三角地區水鳥多樣性、保育大灣區水鳥種群和建設優質的濕地生態系統為目標,以劃定廊道保護範圍、提升廊道節點品質、水鳥棲息地生境修復、打造科普宣教系統、發展水鳥生態旅遊和開展水鳥廊道監測等六大建設內容為軸心,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內濱海地帶的聯通性,開展廊道節點品質提升、水鳥棲息生境修復、科普宣教建設和生態旅遊建設,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侯鳥灣區”。
珠三角地區擬建19條水鳥生態廊道(央廣網發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規劃》將依託沿海灘塗、珠江、西江和東江等重要水系,構建“兩橫四縱多支多點”的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空間佈局,開展主、次、支三級共19條水鳥生態廊道建設,總面積31.32萬公頃,涉及生態節點74處。其中,兩橫包括北部主廊道和南部主廊道。北部主廊道滿足內陸淡水水鳥的遷飛需求,為“西江—東平水道—西南涌—珠江—東江”水鳥生態廊道。南部主廊道滿足沿海鹹水、鹹淡水水鳥棲息需求,為“江門—珠海—廣州—中山—深圳—惠州”沿海灘塗水鳥生態廊道。主廊道主要是內陸自然河道灘塗及濱海灘塗交匯區或潮水漲落區域,是水鳥聚集分佈區域、水鳥主要的繁殖、越冬地或種群數量特別大的遷徙停歇地、典型水鳥的主要棲息地,總體平均寬度1000—1500米。
《規劃》提出,2020年將在水鳥生態廊道的整體建設中選擇生態區位重要、有代表性、有一定基礎的部分廊道先行建設。計劃在年底前完成濕地環境修復工程200余公頃,濕地景觀優化工程1500余公頃,建設自然教育基地19處,開展科普宣教活動100余次,基本消除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上的阻隔。
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概況表
序號 |
廊道類型 |
廊道名稱 |
廊道長度(千米) |
廊道面積(公頃) |
1 |
主廊道 |
南部主廊道 |
821.04 |
121916.55 |
2 |
北部主廊道 |
533.42 |
76530.65 |
|
3 |
次廊道 |
東部次廊道 |
68.55 |
6298.09 |
4 |
中部次廊道 |
38.68 |
3715.10 |
|
5 |
西部次廊道 |
147.76 |
14643.44 |
|
6 |
北部次廊道 |
153.35 |
14772.29 |
|
7 |
支廊道 |
北江組 |
52.04 |
2573.94 |
8 |
東江支流組 |
147.02 |
6972.57 |
|
9 |
中佛水道組 |
266.08 |
12957.09 |
|
10 |
賀江組 |
107.02 |
5304.53 |
|
11 |
流溪河組 |
29.94 |
1424.46 |
|
12 |
綏江組 |
136.29 |
6656.52 |
|
13 |
深圳河組 |
25.66 |
1220.04 |
|
14 |
潭江組 |
156.07 |
7737.44 |
|
15 |
西江組 |
121.36 |
5644.48 |
|
16 |
西枝江組 |
84.84 |
4198.42 |
|
17 |
增江組 |
101.31 |
5007.81 |
|
18 |
珠江組 |
275.60 |
13335.78 |
|
19 |
零散支廊道組 |
50.45 |
2342.26 |
|
合計 |
3316.48 |
3132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