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戰場”上,他們這樣抗疫
本報訊 (記者 儲白珊) 15日,在福建支援湖北醫療隊全體隊員結束集體休整之際,省政府新聞辦在福州舉行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第二場記者見面會,邀請了7位福建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和隊員來到省政府新聞發佈平臺,講述他們在荊楚“戰場”上的抗疫故事。
在福建省對口支援湖北宜昌防治新冠肺炎支援隊副總指揮、醫療隊領隊,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康得智心裏,出征、“戰鬥”首日、凱旋是此戰印象最深的三個瞬間。
“當日那一聲‘出發’喊出來時,不少同事哭了,我也瞬間濕了眼眶。我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其實也忐忑,但不敢回頭,因為身為隊長,我要保持一種剛毅的形象。正式接管病房那天,隊員們邁著堅定的步伐進入陣地,當時有一位醫生回頭衝我招了一下手,那一瞬間我仿佛被電了一下——勇士出征了!”康得智説,“凱旋之日,宜昌人民幾十里夾道相送,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人民的淳樸與真摯,人民的偉大與力量。這一段經歷,註定將成為我們全體隊員最刻骨銘心的記憶,也必將激勵我們更加堅定地與時代同行、與我們偉大的人民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風暴眼中,醫患攜手同心。
“記得接管病區的第二天,在隔離病房,我看到一位隊員‘全副武裝’之下想吐又拼命忍住,於心不忍,就勸他去休息。可他卻説‘我坐一會兒,緩一緩就可以’。最終,他忍住不適,堅持在病房裏工作到交接後才肯出病房。”福建省對口支援湖北宜昌防治新冠肺炎支援隊醫療隊首席專家,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陳公平回憶道,“重壓之下,有緊張、害怕、恐懼等情緒在所難免,但身為醫者,要為患者拼命的信念著實令人感動。”
福建省首批援鄂醫療隊員、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黃崢慧,對一位危重型患者“唸唸不忘”:“入院時,吸著氧氣氧飽和度還達不到90%,氣喘很嚴重,喘得滿身大汗,説話都困難。當我們將‘危重型’的評估結果告訴他時,他沒力氣説話,卻艱難地衝我們笑了一下,點了點頭。這個表情,表達出他對我們的理解、對我們的信任和配合。那一刻我很震撼,作為醫生,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拼盡全力去救治他?”
“在整個救治過程中,這位患者特別配合,每天多次抽血化驗,每天輸液要到很晚,護士戴著3層手套有時不能做到一針見血,他都很平靜地默默配合。每次查房詢問,他都迅速用搖頭、點頭、微笑或豎起大拇指來表達感受,表達對我們的信任和鼓勵。後來,他的病情逐漸好轉,我們離開那天,他已經可以不吸氧氣、在走廊上走一陣子了,他向我們鞠躬告別,感謝我們為他拼過命。”黃崢慧説,“在這次疫情面前,患者對我們醫護人員信任理解,性命相托,醫護人員對患者盡心竭力,以命相搏,這一幕幕的場景讓我印象深刻,永生難忘。”
福建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護士長、龍岩市第一醫院副主任護師林三秀説:“有一名19歲的男孩,確診進入方艙醫院後情緒非常低迷,一度有輕生的念頭。我們的護士吳孟獲、黃代興得知後第一時間聯繫醫生開展心理疏導,並交代每個護士都要對其給予重點關注,給了他很多精神鼓勵和安慰。經過大家的努力,這位男孩調整了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後來還主動加入到病人志願者隊伍,幫助我們開展分餐等工作。出院當天,他用手機拍下視頻,對我們説‘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哥哥姐姐們能平安回家,感謝你們的細心照顧,真心謝謝你們’。那一刻,我們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疫情之下,久違了的醫患和諧關係彌足珍貴。援宜期間,我們用各種形式把隔離的親情補位。在讓患者重燃生的希望的過程中,我們與患者、家屬和當地同行結下深情厚誼。”福建省對口支援湖北宜昌防治新冠肺炎支援隊醫療隊護理管理組組長、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林蓉金説。
平安歸來,是全體隊員必達的使命。
要做到醫護人員“零感染”,每一位院感專家都有雙火眼金睛,每一支醫療隊在院感方面的要求都“冷酷無情”。“我們可以做到看一眼使用人,就馬上能判斷他穿幾碼的防護服。”福建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感控護士長、福建省立醫院主管護師蔡菲莉舉例:“在眾多的防護物資下,我們要迅速組合出合理的‘套餐’,讓使用人一眼就能看出型號,並能快速、正確選擇,避免浪費。同時也讓我們檢查起來能更快發現重點環節,這樣築牢防護墻,守護我們的醫護人員。”
“在武漢期間,我每天想的都是我要怎樣帶這支隊伍,才能讓他們凝聚戰鬥力,完成治療任務,又能平安回家?”福建省第九批援鄂醫療隊領隊,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陳捷説。“終究還是對我們自己有信心,因為平安歸來是全體隊員必達的使命。”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