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民兜底 雪中送炭——全國民政工作者履行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責任

2020-04-06 15:34: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記者 任歡

  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2019年4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民政部門要加強黨的建設,堅持改革創新,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

  一年來,隨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民政部指導各地民政部門,堅決履行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責任,切實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各類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把脫貧攻堅的底兜住兜牢兜好

  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東縣,是湖北省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總人口48.2萬人,建檔立卡重點貧困村118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6756戶182746人,貧困發生率為39.09%。

  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要做好低保和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為實現“應保盡保”,巴東縣民政局成立4個督導組,實行包片負責制,指導各鄉鎮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産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符合條件貧困人口,實施政策性兜底保障。同時,根據家庭收入狀況核定農村低保5個享受檔次,累計發放低保金8660.7萬元。

  記者從民政部獲悉,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農村低保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年5247元。22個脫貧攻堅任務重的省份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為每人每年4697元,全國深度貧困縣平均標準為每人每年4199元,“三區三州”所轄縣平均標準為每人每年4045元,共有185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繼續保持農村低保標準動態達到或超過扶貧標準,穩定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不愁”。這是一份送給貧困群眾最貼心的禮包,飽含著黨和政府的溫暖。

  兜底脫貧不是終點,確保真脫貧、防返貧才是脫貧攻堅決戰的根本。各地民政部門選派優秀幹部到脫貧攻堅一線挂職幫扶。2020年年初,巴東縣民政局選派8名道德品質好、政治素質高、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擔任駐村工作幹部。

  一年來,各地民政部門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原則,結合當地實際開出防貧藥方:將符合條件的因病因老導致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自理能力的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納入低保範圍;採取“産業+就業”模式,增強貧困群眾抵抗風險的能力……在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各地民政部門正努力不斷織密織牢兜底保障脫貧攻堅的安全網。

  讓特殊群體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住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新樂街道遼大社區的老劉,家裏有多人智力殘疾,平常僅靠老劉一人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和平時撿拾廢品的收入維持生計。

  “特殊群體平時就是社區關注的重點,疫情面前,他們更需要幫助和愛護。”疫情發生後,社區工作人員擔憂老劉家裏缺少足夠的消毒物品,便安排人員每隔兩三天定期到府消毒一次,送上口罩,並通過區殘聯為老劉協調了米、面、油等各類生活物資。

  城鄉低保人員,特困人員,困難殘疾人……一年來,各地民政部門堅持“保基本、兜底線、惠民生、織密網”的要求,多做“雪中送炭”的事,進一步提升特殊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只有解決好困難群眾關心的急事、難事和煩心事,才能確保關愛不漏一戶、不漏一人。一年來,民政部聚焦特殊人群舉措頻頻:進一步規範完善農村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指導各地紮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全面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首次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國家保障範圍;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為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一項項惠民政策,一筆筆惠民資金,各級民政部門向特殊群體傳遞黨和政府的溫暖。

  威海市民政局局長欒波介紹,疫情期間,威海暫停了低保和特困供養保障退出工作,充分保障困難群眾平穩度過疫情。疫情結束後低保對象漸退期政策延長至6個月,對其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漸退期延長至今年年底。“疫情以來,威海市新增低保對象316人、特困供養對象155人。目前已為192人提供了臨時救助,發放救助金50余萬元。”欒波説。

  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共有城鄉低保對象4316.6萬人,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分別同比增長7.6%、10.4%,共支出低保金1607.4億元;全國共有468.7萬特困人員,全年累計支出救助供養金381.2億元;全年共實施臨時救助917.7萬人次,支出臨時救助資金128億元,平均救助水準1395元/人次;全國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129.3萬人次,支出救助資金24.5億元。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分別惠及1069.3萬生活困難殘疾人和1354.5萬重度殘疾人。

  想群眾之所想 急群眾之所急

  最近,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民政局推出“網上通道”,對新增救助對象全面實行網上審核審批,並借助自主研發的社會救助網上辦公平臺,確保符合條件的低保邊緣戶、困境兒童、留守老人等困難群體得到及時有效的生活救助。

  “效率太高了,過去低保登記必須要返回戶籍地的社區大廳辦理,有時候還要往返幾趟,現在拿起手機隨時隨地就可以完成低保登記,省得我們跑,這項服務真是人性化。”常年在外上學的低保對象謝某豎起了大拇指。

  一年來,各地民政部門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與群眾心貼心。

  撫松縣民政局社會救助事業中心主任丁偉傑介紹,過去,享受低保的家庭必須定期到社區大廳或村委會報告家庭人口、收入和財産狀況的變化情況,並提供所有家庭成員的相關證明材料,流程煩瑣且時間長了可能出現部分低保對象死亡、拘留判刑等情況得不到有效掌握的情況。“通過‘網上通道’,我們已先後將11戶困難家庭納入低保保障。並累計為低保對象進行人臉識別驗證31000余人次。”丁偉傑説。

  一年來,民政部緊盯群眾操心事、煩心事,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堅持與群眾呼聲同頻共振。在養老服務方面,民政部報請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經國務院同意印發《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牽頭建立養老服務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出臺社區養老服務稅費優惠、失信聯合懲戒等政策,深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推進解決大城市養老難問題。

  這一年,為了應對生豬等食品類價格突發性上漲,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2019年累計為社會救助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資金78.9億元,惠及困難群眾2.89億人次。

  新時代賦予民政工作新的使命。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想群眾之所想,就是要推動各項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06日 01版)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