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新城社區——以“楓橋經驗”催生“無疫情小區”
3月10日下午,在社區裏忙碌的李等軍滿頭大汗。李等軍是武漢市公安局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分局湖光派出所社區民警,負責東湖新城社區已經9年。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李等軍配合社區居委會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2月19日拉網式大排查結束後,東湖新城社區東湖庭園小區新冠肺炎患者持續零確診,並於3月8日獲頒“無疫情小區”。
“工作中,我們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與疫情防控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構築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線。”李等軍説。
封閉得住
東湖新城社區包括東湖庭園小區和一個五金市場。疫情發生後,五金市場就關閉了。李等軍和機關下沉警力配合社區居委會,全面投入小區封控、病患轉運、拉網排查、服務群眾、矛盾化解等疫情防控工作。
“我們這裡在1月25日就實行封閉管理了。”趁記者在小區北門登記個人資訊、測量體溫的間隙,李等軍向記者介紹,小區原有4個出入口,封閉管理後只保留了北門一個出入口。
小區門口的風雨棚下,武漢市公安局3名機關下沉警力和社區幹部、志願者正在值守。
東湖庭園小區有數百名必須上班的居民。如何既保證他們的正常出入,又盡最大可能避免交叉感染,一度讓李等軍十分撓頭。
“人可以憑單位出具的上班證明出入小區,但車輛不行。”經與社區幹部討論,李等軍提出安保管理要求,全面推進小區封閉管理。
“當時全市還未全面實行小區全封閉管理,很多居民不理解這個做法,不乏反對的聲音。”李等軍説,“我們充分調動網格員、保安員、志願者等綜治力量,配合社區幹部逐戶勸導、解釋。很快,大家都能配合我們的工作了。”
小區封閉管理後,居民生活矛盾十分棘手。依託綜治網格,配合社區幹部隨時掌握、及時化解矛盾,是李等軍守護社區和諧的秘方。
2月下旬的一天,4號樓的一戶人家反映樓上“一直有人在製造噪音,導致自己心慌”。
“矛盾堅決不能上交。”接到社區幹部的通報後,正在小區裏巡邏的李等軍帶領志願者來到這個單元,逐戶排查、勸導。最終,噪音消失,和諧重現。
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分局民警肖俠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剛下沉社區,他就找到居委會負責人,聯繫建設一支服務居民的心理干預團隊。很快,一支由社區幹部、志願者、專業心理諮詢力量組成的心理服務力量成立。
小區封閉管理後,有個22歲的姑娘每天將自己關在房子裏,還不吃不喝。拉網式大排查期間,社區幹部幾次都敲不開她家的門。心理干預志願者黃穎主動靠前,聯繫上姑娘遠在上海的閨蜜和廈門的男朋友,通過他們了解姑娘的具體情況。
幾次互動後,姑娘終於添加了黃穎的微信。一來二去,倆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心結慢慢打開了。
服務得好
東湖社區警務室對面有4個風雨棚,那裏是居民團購物資的分發點。
17時許,佩戴口罩的李等軍駕駛電瓶警車一邊在小區裏巡邏,一邊把居民的生活物資送到每棟樓下。來到5號樓,李等軍停下車,從口袋裏掏出團購資訊統計表,安排志願者上樓逐戶派送。“得趕在晚飯前把這些物資送到居民手中。”李等軍囑咐著。
“這裡有政府免費為貧困戶和獨居老人配送的蔬菜,也有居民團購的生活物資,還有居民網購的東西,不能出一點差錯啊。”在李等軍看來,只有生活有了保障,居民才能真正安心“宅”在家裏,“轄區居民和我早就成了朋友”。
離漢通道關閉以來,李等軍一直吃住在所裏。
“中間我回了一趟家,不過家門都沒進。”李等軍説,“那次家裏沒菜了,我給家裏送給養,東西放在門口轉身就走了。”但是,18號樓一位老大爺的家他卻去了很多次,“因為要給他送胃藥”。
15分鐘後,5號樓的物資全部送到了居民家裏。各家的抽油煙機也陸續排出了濃濃的“煙火氣息”。
李等軍駕車返回警務室,肖俠端著兩碗速食麵正在門口等著他。
“我倆因為巡邏和團購物資誤了飯點,先吃口速食麵墊吧墊吧。”摘下帽子,李等軍額頭上的汗珠在夕陽照耀下發亮。
責任編輯:華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