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韓喜平:深刻理解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理念

2019-07-14 12:38:00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字號

  導 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共産黨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挑戰與機遇並存。為幫助廣大黨員幹部更好地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強黨》欄目推出學習體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系列文章。依據《綱要》的章節拆分細化,邀請部分參與《綱要》編寫的作者、理論專家和科研單位撰寫導讀文章,促進讀者更加系統全面、融會貫通地理解《綱要》內涵,深刻把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斷提高理論政策水準。今日刊發學習體會《綱要》系列文章之十,歡迎品讀。

  深刻理解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理念

  作者簡介:韓喜平,政治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和“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思想政治重大委託項目。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如何整體理解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戰略思想,新近出版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簡稱《綱要》),為廣大幹部群眾提供了重要輔助讀物。《綱要》第九章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緊扣“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主線,從五個維度精準闡釋新時代經濟建設的發展理念、根本要求、基本取向、工作主線、戰略目標。該章視野宏闊,説理透徹,表述生動,既“解渴”又“解疑”,對於制定經濟政策方針、完善發展戰略、增強工作創造性,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一、從發展理念到具體對策,匯聚新時代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

  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綱要》明確指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發展理念具有很強的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是制定具體發展對策的行動依據。發展理念的變化是一場關乎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從發展理念到具體對策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勾畫了新時代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綱要》立足對策層面,系統闡述我國的新發展理念,明確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的中國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現實問題。

  新發展理念集中展現我國發展理論的又一次重大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順應時代和實踐發展的新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治本之策。新發展理念猶如“指揮棒、紅綠燈”,引領我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動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體現了我們黨對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徵的深刻洞察和科學把握,標誌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這不僅是破解發展難題的戰略選擇,而且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特點。

  新發展理念必須貫穿經濟活動全過程。與之相適應,支撐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形成了推動經濟發展的結構性整體,勾畫了新時代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推動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新時代經濟建設的基本取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時代經濟建設的工作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從發展理念到具體對策使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構成了有機整體,拓寬了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實踐之路。

  二、從高速增長到高品質發展,體現新時代經濟發展的轉型要求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綱要》開門見山,強調經濟建設必須尊重經濟發展規律,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現實需要。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經濟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階段,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高速增長模式與實踐的變化不相協調,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的弊端日益顯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認識不斷深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發展理念的轉變反映了經濟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從高速增長到高品質發展明確了新時代經濟發展的轉型。

  新時代經濟發展轉型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經濟的高品質發展。《綱要》形象化表述高品質發展,就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經濟從高速增長到高品質發展意味著我國經濟必然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轉化。《綱要》指出,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品質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是新時代經濟發展轉型的必然要求,但是轉型過程並不容易。

  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要充分認識“三個沒有改變”。一是我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二是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生産要素條件沒有改變;三是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總體而論,從高速增長到高品質發展確立了我國新時代經濟發展的轉型目標,那就是必須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推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加快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促使我國經濟在實現高品質發展上取得新進展。

  三、從體制創新到制度堅持,打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礎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這個問題。《綱要》詳細闡述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政府和市場關係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逐步明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重大論斷。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遵循了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又沒有否定二者的相互作用。形成市場和政府互為補充、互為促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是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重大創新。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貫穿著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根基準線。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居於主體地位,無論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都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的。體制創新和制度堅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體制創新要以制度堅持為根本依據,而為了更好的制度堅持必須尊重經濟發展規律,深化體制創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中,從經濟體制創新到制度堅持夯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礎。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尤其要正確對待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綱要》明確指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一論述既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體制創新,也表明瞭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制度堅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進程中,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證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制度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寫入了憲法、黨章,這是不會變的,也是不能變的。”這種對制度堅持的底氣,既來自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功實踐和輝煌成就,也根源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自信。從體制創新到制度堅持,不僅是我們黨對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深刻認識,也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自信。

  四、從需求調控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彰顯經濟發展與經濟工作主線

  《綱要》強調:“要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是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為何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問題倒逼而成。過去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主要以“投資、出口、消費”的需求側為調控導向。特別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我國推出了“四萬億計劃”經濟刺激計劃,然而供需矛盾並未從根本上得以解決,需求側管理調控的後遺症隨著基礎設施領域投資的放緩而不斷顯現,出現産能過剩、杠桿率過高等問題。二是擺脫路徑依賴之需。經濟“脫實向虛”減弱了需求側管理的效用,受外需疲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單純的需求側管理遇到瓶頸。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國際經驗看,一個國家發展從根本上要靠供給側推動。”另外,世界經濟結構也正在進行調整,我國需要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從供給側發力,找準自身發展的定位。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改革的辦法推進供給結構的調整,滿足人民需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於有效供給能力不足造成了大量“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綱要》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培育增長新動力、實現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新時代工作的重點是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入手,解決“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産和實體經濟失衡”等重大結構性問題,實現由低水準供需平衡向高水準供需平衡的躍升。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要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工作主線,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解決供給中的結構性問題,激發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時代工作重點和工作主線,也是推動我國經濟朝著“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續發展”方向前進的重大舉措。

  五、從致用之策到理論昇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綱要》指出:“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結合起來,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理論成果,形成了適應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時代,面對國際、國內的環境變化和中國前所未有的發展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解決時代發展的問題,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具體實踐中,提出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一系列致用之策,不僅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引擎,還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解決的發展難題,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推動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

  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例。一要深刻認識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覆蓋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二要打牢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三要發揮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支撐作用。四要通過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空間佈局。五要發展開放型經濟並提高國際競爭力。六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並完善制度保障。

  理論發展在於不斷深化,成功經驗需要不斷總結。正是由於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結合起來,根據時代和經濟實踐的發展變化,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發展理念等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並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科學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闡明瞭新時代生産關係與生産力發展的互動關係,探索實現更高品質、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有力指導了我國新的發展實踐,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