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鐘9個故事,讀懂中國共産黨98年的初心和使命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在偉大的中國共産黨即將迎來建黨98週年紀念日之際,讓我們穿越時空,回顧幾個難忘的故事,體會在近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中,深深融入中國共産黨人血液的初心和使命。
故事一:“真理的味道甜極了”
1919年的冬天,在浙江義烏的一個小山村,一名年輕人正在奮筆疾書。母親送來熱乎乎的粽子,他下意識地把墨汁當成紅糖,吃得滿嘴是墨,卻還不住地稱讚:“甜極了。”這個年輕人就是正在翻譯《共産黨宣言》的陳望道。墨汁當然不是甜的,但在有信仰的共産黨人心中,真理的味道比紅糖更甜。正因為這種無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無數的革命先輩,才情願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難,甚至付出鮮血與生命的代價。
故事二:面對死亡,他高呼“共産黨萬歲”
國家博物館收藏著一座絞刑架。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等20位革命志士就是在這座絞架下英勇就義的。作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面對死亡,李大釗高呼“共産黨萬歲”。他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壯麗的篇章,敵人雖然奪走了他的生命,但他開創的偉大事業和留下的思想遺産永遠不可磨滅,他播撒的革命種子在中國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
故事三:在最黑暗的時代,他真情謳歌可愛的中國
方志敏,無産階級革命家,他在獄中最艱苦的環境下,猶殷殷謳歌《可愛的中國》。他説“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他用生命謳歌、用鮮血澆灌的“可愛中國”如今已經屹立世界東方。
故事四:“半床棉被”
1934年11月,中央紅軍突破國民黨第二道封鎖線,陸續抵達湖南汝城縣。在沙洲村,三位疲憊不堪的女紅軍在軍隊駐紮休整時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老人,她們對徐解秀説:“等革命成功後,一定要送你一條完整的新棉被。”老人説:“什麼是共産黨?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故事五:她把5個孩子全部送上前線
鄧玉芬,北京市密雲縣水泉峪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卻在抗日戰爭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鬥爭中,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他們全部戰死沙場。這是對革命理想信念凝重的詮釋。正是這為國忘家、為公忘私、無私奉獻的精神,“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初心”,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從1921年至1949年,總共300多萬共産黨員為國捐軀。
故事六:“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當年,靠著一輛自行車和一雙膠鞋,焦裕祿踏遍了全縣149個生産大隊中的120多個。在鹽鹼區,他經常抓一點鹼土放在嘴裏品嘗,説出鹹的是鹽,涼絲絲的是硝,又臊又苦的是馬尿鹼,這讓和鹽鹼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農目瞪口呆。無論瓢潑大雨,還是風沙漫天,別人往屋裏跑,焦裕祿總是往外衝,即使在病重期間,他也拒絕只看材料聽彙報。他最常説的一句話是,“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故事七:八塊六毛錢的遺物
“遠征西涯整十年,苦樂桑梓在高原”,孔繁森生前留下的這首詩,生動概括了他在高原的工作狀態。在藏十年,他為西藏的發展嘔心瀝血,傾盡所有。殉職後,人們在他的遺物裏發現了僅有的八塊六毛錢和去世前4天寫的關於發展阿裏經濟的12條建議。去世25年後,他留下的那句話——“一個共産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早已成為黨員領導幹部共同的精神財富。
故事八:住窩棚的老地委書記
一處簡陋的窩棚,是一位退休的地委書記住了整整22年的地方。1988年,當退休的楊善洲承包了山林準備植樹時,有人説老書記終於要為自己掙錢了,楊善洲聽完一笑了之。2010年春天,楊善洲把花了20多年心血種植起來的價值3億多元的林場,無償捐給了國家。幾個月後,這位有者58年黨齡的共産黨員去世了。
故事九:戰鬥英雄隱姓埋名60多年
如果不是2018年的一次退役軍人資訊採集,沒有人知道在這個小小的縣城裏,住著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英雄。湖北省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資訊採集專班工作人員聶海波在資訊採集中,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一位看似普通的老人竟然擁有多項沉甸甸的獎章和證書。再三詢問才得知,95歲的張富清老人戰爭年代曾榮立過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戰鬥英雄。1955年初,張富清退役轉業時選擇了最艱苦的邊陲縣城——鄂西恩施州來鳳縣,一待就是一輩子,戰鬥英雄的身份,連他的子女都不知道。如今,回憶往事,老人動情地説,相比犧牲的戰友,自己經非常知足了,自己沒有資格居功自傲,更不能給國家添麻煩。
回望近百年風雲激蕩的歷程,不變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産黨接續奮鬥的精神密碼,也是推動我們的事業在各種風險和挑戰中不斷發展壯大的磅薄力量。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之初,就是抱定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廣大黨員幹部正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走近榜樣,學習榜樣,在對歷史的回顧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將初心和使命鐫刻於心,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的光輝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