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取得新的重大進展。代表委員們審議討論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體現了黨中央關於今年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
保持定力,瞄準高品質發展
“要始終保持定力和信心,推動高品質發展。”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委員表示,過去一年,面對經濟轉型陣痛凸顯的嚴峻挑戰,新老矛盾交織,週期性、結構性問題疊加,我國經濟發展仍在高基數上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成績來之不易。他建議,今年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確保減稅降費落實到位,加強政策協調配合,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暢通國民經濟迴圈,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走好這步‘先手棋’,才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中國航發動研所副總師單曉明代表認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國創新能力和效率進一步提升,去年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8%,創新跑出了“加速度”。但仍要清醒認識到,目前我國在某些關鍵核心技術上創新能力不足,基礎研究根子不深、底子不牢。建議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支援龍頭企業與高校院所合力攻關;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經費佔比,強化原始創新。
“關鍵核心技術不是一天就能攻克的,必須真金白銀持續投入。”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副主席司馬紅委員提到,我國創新能力大大增強,科研人員量質齊升,研發設備日益精良。但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投入資金不足、機制不順,嚴重制約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發展。建議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徑決策權,暢通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機制,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
激發活力,改革開放再揚帆
“哪‘放管服’改革搞得好,哪的市場活力就強、發展勢頭就好。”重慶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代表表示,通過改革,去年全區開辦企業、不動産登記、施工許可平均辦理時限較上年分別壓縮3.52、2.08、26.5個工作日,優化營商環境成效顯著,新增市場主體13157戶。但個別部門仍存在資訊不公開、數據不共用等問題,一些單位仍捨不得放權,甚至搞審批體外迴圈。建議打破“數據孤島”,實現資源共用和業務協同。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代表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大灣區規劃建設已經邁出實質性步伐。未來,大灣區將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但目前大灣區內部互聯互通水準仍有待提升。建議及時出臺配套政策,鼓勵更多國內外企業在大灣區建立區域總部,推動大灣區全面參與國際經濟合作。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許寧代表表示,近年來寧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開通國際貨運班列,實現與全國通關一體化,帶動了産業發展和就業增長。但與東部相比,西部地區在發展産業、創造就業等方面還有明顯的差距,建議在對西部地區的産業扶持中強化重視就業、支援就業的導向,貫徹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
釋放潛力,向全面小康進發
“民生保障網越織越密實,不僅群眾得實惠,也讓群眾越來越舍得消費,推動消費穩定增長。”河南新鄉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代表表示,如今裴寨社區內幼兒園、小學、銀行、衛生室等一應俱全,還與省職工醫院全科醫生簽訂健康協議。沒有了後顧之憂,大家的消費潛力都被釋放出來了。建議進一步多措並舉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特別是加大扶持力度整合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類涉農項目資金,擴大農村居民的受益面,從而增強消費能力。
“脫貧路子千百條,産業增收最牢靠。”去年雲南永勝縣松坪村通過發展花椒、核桃、草烏等産業,農民戶均增收3800元,脫貧49戶,這讓村主任胡勝寶代表倍感興奮。他表示,今年全縣要實現脫貧摘帽,必須啃下“硬骨頭”,並要防止脫貧後返貧。在發展過程中,個別地方為使産業形成規模,造成産業單一化,導致供給過剩、銷售困難。建議轉變發展思路,更好對接市場,發展有特色的一村一品産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全面小康,離不開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黑龍江省尚志市魚池朝鮮族鄉新興村黨支部書記金東浩代表表示,扎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建議進一步加大支援力度,從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各方面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
(綜合本報記者徐靖、楊柳、史曉韻、申智林、李昌禹、劉新吾、賀林平、朱磊、張洋、朱佩嫻、江琳、李茂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