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風來,兩岸花開》——智聯篇
《太平輪》劇照 書信是烽火戀人唯一的聯繫
木心先生的詩裏説,從前的日子慢,車、馬、郵件都很慢。靠車馬傳遞音訊的日子,人們時時感受的是“天涯”的遠。讓“天各一方”變作“近在咫尺”,直到不久的以前,還仍然是很難想像的“未來”。可一切用了不到四十年,就這麼全都改變了。
陳文成是新婚不久的北京體育大學臺籍博士生。他説,沒有大陸通訊的快速進步,真的就沒有他們今天的小幸福。
“我在大陸求學的過程當中因為要回臺灣,所以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因為當時候已經認識了我現在的太太,我們每天基本上是會見不到面,還好有wechat這個通訊軟體,讓我們的愛情沒有地界,讓我們這段跨越海峽的愛情走在了一起。”陳文成説。
從書信,到微信,臺胞見證著的這部通訊發展史,當今四十年,無疑是最該濃墨重彩書寫的華章。
智聯
來大陸後的近三十多年,臺灣收藏家莊志銘經歷了從BP機、大哥大直至個人電腦、智慧手機的轉變,也一一珍藏著那些老古董般的通訊工具。他説,把它們放在一起特別有感覺,就像收藏了一段段歷史。
BP機、“大哥大”、磁卡電話 來源:新華網
“摩托羅拉、諾基亞那時候最流行,我都有留下來,包括BP機、中文機……我覺得這是一個時代變遷的流程,很有意義,我留下來了。”在莊志銘看來,每一次新舊通訊方式的更替,都是一個人和一個時代成長中值得收藏的寶貴印記。
改革開放了,電話也跟著走近了百姓的生活。不過,仍然很少,而且還貴。據莊志銘回憶,1991年過來的時候,要打個電話到臺灣我要到電信局打長途,而且價格很高,一分鐘都要十幾塊人民幣。
很少有人意識到,九十年代腰間嗶嗶作響的小小BP機,竟會成為大陸通訊革命即將來臨的先聲。能夠隨找隨到的驚喜,讓“有事CALL我”成了當時最時髦的話語。BP機的聲響,和人們迫不及待直奔電話亭的身影,因此成為來大陸創業的彭冠傑,對那個時代的一份特殊記憶。
南京永展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冠傑
彭冠傑説,“當時就是用尋呼機嘛,她找我,我就到書報亭打電話給她,然後再請她打電話到這個書報亭。電話一響,有好幾個人都在等,也不曉得她先問找誰。”幾乎同時,第一代攜帶型電話也闖入了人們的生活。雖然昂貴而笨重,但想打就打的神奇與便利,還是讓擁有一部“大哥大”成了幾乎每個經商者的夢想。
1994年1月廣州街頭,常見個體戶手持“大哥大”做生意。來源:新華網
臺商吳重民,至今還記得用上“大哥大”後那種“又愛又恨”的心情。“我打電話是很節約的在這邊控制著打,再怎麼樣都要花相當大一筆錢。所以那時候通訊對我來説是一個又愛又恨,因為實在需要它,但是要付出很大代價。”
比起“大哥大”,輕便親民的“小靈通”,對移動通訊的普及功不可沒,更有了手機雛形的美譽。南京明洋世紀餐飲公司總經理李明憲回憶那時,“我記得我當時來南京的時候,那時用的是小靈通。因為小靈通收費很便宜,所以我就特別喜歡用它。”
記者採訪台灣收藏家莊志銘
改革開放催發,資訊革命潮涌。僅僅幾年光景,溫柔熱情的傳呼臺小姐就沒了聲息,直板機、翻蓋機、觸屏機蜂擁而至,花樣不斷翻新的手機走進了萬戶千家。更恍如一夜之間,更好通訊體驗的智慧手機出現了,然後不止于通訊,然後替代電腦、替代相機、替代錢包銀行卡……更好的服務生活,然後深刻的改變我們的生活。
臺灣收藏家莊志銘説:“你看以前我們出門都要帶一個移動的儲存卡,現在手機都可以存了,包括可以直接手機照相、傳資料,協議怎麼弄有哪些修改的。”
南京永展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冠傑表示,過去訊息不發達的時候,我們的選擇性就很有限,通訊帶來的便利性造成我們客戶量急劇擴大。
南京銀杏湖山莊董事長林銘田也説,“整個銀杏湖15平方公里,全部覆蓋4G。科技的發達,電信的進步,我覺得大陸這個進步非常迅速。”
作為這個行業更深入的參與、獲益與見證者,説到通訊進步對大陸各方面的影響與貢獻,蘇州嘉展科技總經理陳威宇感觸尤深:“很榮幸有這個機會隨著祖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能夠在祖國做這樣的行業服務。通訊行業,其實它是一個隱形的驅動引擎,在各行各業都要它的需求。在餐飲行業它做支付,每一個pos機裏都有一張物聯網卡,每一台車裏面也有一張SIM卡,不然怎麼導航,怎麼通訊,怎麼做到無人駕駛?服飾行業也慢慢升級變成智慧製造,您到服裝廠以後,設備也要聯網,還是通訊啊!”
蘇州嘉展科技總經理陳威宇
無所不在的通訊新技術,似乎也越來越無所不能。而中國百姓因為手中的一部小小智慧手機,也讓每個人都能智聯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五彩新世界。
2018年2月,湖北省首個室外5G試驗基站開通。(均為資料圖片)
“在通訊行業的領域,國內算是領先全球,一直在進步,一直在進步。”陳威宇説。莊志銘也有同感,“時代在進步,它肯定是從3G、4G再來5G,越來越快,而大陸的進步讓我感到很驚訝,很快。
從“見字如面”到“天涯咫尺”,通訊載體的飛速躍進,讓我們從農業文明一步跨進資訊時代。四十年,恍如飛天般的夢幻,帶來的卻是實實在在“科技改變生活”的纍纍果實,映射的恰是一個改革時代的偉大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