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誠信建設萬里行】網路“洗稿”盛行 輕鬆炮製爆文

2018-08-29 11:08: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最近,一種新的抄襲手法——“洗稿”在網際網路上開始興起,有人甚至説自媒體“洗稿時代”來臨。所謂“洗稿”就是對別人的原創內容進行篡改、刪減,使其面目全非,但其實最有價值的部分還是抄襲的。通過“洗稿”,可以短時間炮製出所謂的“爆款文章”,並從中獲利。

  今年1月,有自媒體人發文指出多個自媒體大號“洗稿”,隨後又有大號出面否認,雙方你來我往引發巨大爭議的同時,也讓“洗稿”行為走到了臺前。洗稿者通過改寫標題、改變段落順序、個別語句替換等方式將原作洗完發表。自媒體從業者王先生前段時間原創的稿件就被“洗”了。

  自媒體從業者 王振光:“左邊這是我的,右邊這個是被洗稿的。比如説我的文章裏有這麼一句話,事情的起因由另一個項目所在leader,他會變成工作的原由另一個項目組的leader,他會變成這麼一個結構。但是你從頭看的話,它是一篇文章,他會把整篇的文章,就是經驗和觀點都給你抄襲下來,就洗下來,但是他會把整篇文章的詞彙,都會換成它的近義詞。”

  業內人士介紹,網路媒體興起之初,就有一大批人將別人的報道、評論、文學作品等直接照搬過來。如今,網際網路平臺版權保護措施初見成效,這種低級的全面抄襲已經難以過關。於是又有一些人想出“移花接木”的法子,將別人的原創調整語序,換幾個近義詞,草草一改,標上自己的“原創”,也就是俗稱的“洗稿”。 這些換湯不換藥的表面功夫,實難“洗”掉抄襲的本質。可以看出,與搬運工式的抄襲相比,洗稿無疑更隱蔽,那麼為什麼要“洗稿”呢?

  某版權服務機構負責人 陳斂:“洗稿的驅動力是因為有利可圖,對於自媒體人來説,他們營利主要是靠廣告流量分成。隨著各大平臺對於原創內容的扶持力度加大,他們對於原創作者也會有更多的資源,與政策的傾斜,對優質的原創內容,他們也會給予更多的推薦權重、流量曝光,甚至是直接的獎勵。”

  原本是給予原創作者的獎勵,卻被洗稿的人鑽了空子。記者在QQ、微信、百度貼吧等平臺以“偽原創”、“洗稿”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輕易找到很多“洗稿”群。記者隨機加入了幾個群發現,這些群裏有完整的洗稿流程介紹,記者按照介紹打開專業洗稿網站,可以看到,這裡可以根據關鍵詞搜索想要洗稿的素材,並且顯示各個平臺的實時爆文,選擇好素材後,點擊“一鍵偽原創”,幾秒鐘時間,一篇改頭換面的稿件就生成了。

  偽原創軟體“紙牌屋”工具客服:“一年198(元),包含網站上所有的偽原創工具,還有原創度檢測工具等所有工具的,它是不限次數,而且不需驗證碼。”

  記者將生成的稿件複製粘貼到可以進行原創檢測的網頁,稿件的原創度很快檢測出來,隨後只需根據提示的重復部分進行修改,並將部分不通順的語句調整,不到10分鐘,一篇“洗過的稿件”就完成了,不僅不用自己辛苦找素材,已經成為爆文的文章,再爆的幾率也大了許多。

  在這些QQ和微信群裏,幾乎時時有人發佈資訊,只要標明所需字數、題材、原創度這三項,自然會有寫手認領。由於寫手眾多,價格也被壓得很低。

  網路寫手 夢想火箭:“洗稿100個字一塊錢,如果要求高點價格就高,最高大概1000字30元吧。”

  寫手的上級就是工作室或者公司,他們往往運營著多個自媒體賬號。

  自媒體運營培訓老師 應天:“在這個行業真正做得頂尖的都是做批量運營的,不是玩一個號的,而是幾十、上百的賬號,自媒體做得好的不是一個月一萬兩萬,而是八九萬,十幾萬的也有。”

  軟體開發者賣洗稿工具——寫手洗稿——工作室收稿,可以看到洗稿已形成産業化,然而這樣的流水線作業侵害的正是原創者的合法權益。

  自媒體從業者 毛皓:“之前我花了3到4天的時間,寫出了一篇深度稿件,很快就在朋友圈,得到了大量轉發,但是還沒有等到我開心多久,我突然發現冒出了20、30個帳號,把我的文章寫成了他們的文章,甚至還有一些人申請了原創標誌。最終我這篇文章,微信端獲得了120萬的閱讀(流量)。但是後續的行業數據盤點告訴我們説,這篇文章一共得到了500萬的流量閱讀,那就意味著80%的流量和收益,都被這些洗稿的給我拿走了。而且這還僅僅是在微信端一個平臺上的效果。我要寫出一個刷屏級的文章,可能需要我有七八年的積累,可能一年就只有這樣一次的機會。但是這些洗稿的人,花了10分鐘就把我的工作成果拿走了,而且洗掉了我80%的流量和收益,對我們這樣子的原創者來説,是非常傷害我們的創作熱情的。”

[責任編輯:張曉靜]